()乡间有句俗语叫做,人怕成名猪怕壮。王氏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影子都没见着,就给深深的悟到了。这话说的粗糙了些,可当真是在理。
说到底王氏是孤女,还是父死母离孤零零一个人、连个远房亲戚都没有的那类。往时候的人是比现在的人单纯些没错,但这个单纯也得讲究个度不是。
孤女是可怜没错,但现下是什么时代,那时候又是怎样的年代。缺吃少穿甚至差点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亲事这种事情一辈子一次,不掺杂点什么,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呦。
别说王氏做姑娘时候就勤劳能干活计顶呱呱,乡里妹子谁不会个一手两手呢。好嘛,就算王姑娘比别家闺女能干那么一点点。可她也是有致命伤的不是么?
众所周知,王姑娘家徒四壁的屋子里头只有她一个人。换而言之,别家嫁娶闺女养媳妇,那背后都是一家子支持着呢,就她背后没人撑腰,孤零零的一个自个儿。
要说这人际关系往来走动这方面,自古至今没断绝过。倒也不是人家男方势利眼,实在是,两个人的交好其实不那么简单,说白了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系。
而王氏住的破屋勉强算是个家,却没有族,何来两家交联只说呢。那个年代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谁也不能保证一家大小没个这病那灾,保不定就缺人手了呢。
王氏再能干,到底也只是一个人,还是个相比男子柔弱些的女人。哎,怎么说呢。人是不错的,相貌也不算差,只是可惜了没个家人照拂,怎么想都是不划算的吧。
虽然嫁娶这种事情算不得做买卖,但长远看起来也像是一种投资。乡里人不少,适龄的姑娘也多,左右不缺那一个对不?人也是为了自个儿家考虑,算不得过错的。
于是王氏就这样毫不大意的被一次次落下来,成为乡里远近闻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没有问题,有时候也是个问题呢。
所以说在终于痛下决心离开熟悉的乡邻,远离猜疑心有顾忌甚至是鄙夷,搬到邻乡重新生活后,一切果然变得顺畅了些。至少有人愿意登门来提亲,这已是极大的跨越了。
虽然初时来做媒的多是些赌鬼醉汉鳏夫之类,王氏看不大上眼。可她并不灰心,之前那么多年都过去了。即使再晚嫁个一两年,也是没关系的吧。
大不了真的没法子拖延时,再随便找个人混弄一生吧。独居一世,那时候的观念里可不兴这茬。打破固有的束缚和观点,那得多大的勇气,王氏可没想过。
一九六三年某个夏日的清晨,天刚亮没多久,王氏就挎着小篮到河滩边洗衣服了。这时候河里往常就她一个人,因而显得冷清了些,好多人都还躺着榻上睡懒觉呢。
可她习惯早起,这是她的惯例,早起早睡赶在人少的时候完成一天的事情。既避免人多排队等位置浪费时间,又免去被人问东问西问道亲事好不尴尬的麻烦。
左右适合洗衣的石头位子就那么多,晚些去就正赶上几个主妇一边大喇喇的将脚丫子摊开围成随意一团闲话唠嗑,一边手下功夫不停的先把衣服就近搓洗一遍。
叫人头疼的不是围坐在一处洗衣服,而是棒槌声声响里某嫂子或许无意的问起,嘿小王,最近有看上的男人么?要不要杏花嫂子帮你介绍一个?
还,还没有啦,不用了,谢谢啊。王氏支支吾吾,吞吐的厉害。什么,你说可以,那敢情好哇,跟嫂子说说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高大威猛的还是文弱秀气的?
不,不是啦。什么,你说什么?我听不清,大点声音。梆梆的木头棒槌毫不示弱的响起,一声声削弱王姑娘本来就不硬朗的答话声。
谢谢嫂子费心,不过再说吧。王姑娘恨不能钻进地缝里,能逃多远是多远。因为周围嫂子们都笑嘻嘻的望过来,挤眉弄眼笑得很是一副过来人我们都懂的姿态。
得,这算什么事儿嘛真是,明明只是来洗衣服的,怎就成笑点了大意不得呀看来。王姑娘哭笑不得,总不能厉声拒绝人家的心意,怎么说这也算是好意的吧喂。
其中这里头桃花嫂子年纪最轻,比王姑娘都还要小上两岁,可她已经是两个男娃的娘了。一帮人中也就属她笑得最大声,花枝乱颤东倒西歪,毫不掩饰的表达着自己的欢快情绪。
末了,桃花甩掉手上的泡沫,净了遍手狡黠的眨眨眼,起身离开满是衣物的木盆,巧笑嫣然的扭着纤细的腰肢往王氏这边走,她这是要做什么?
我哪里说得不对,这样好笑么,王氏瞪大眼睛看那抹倩影笑嘻嘻的踱步过来,手上的动作都停了下来。疑惑在脑子里转个不停,莫非?
七辛:好歹先赶一章再去休息,不管有无人看。谢谢言晚梨花傲雪小小等书友不吝支持,下周考完试一定登门。下午牙博士来讲课,双语教程啊,是个考验。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
东家您哪位_东家您哪位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