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关东谲云六
《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仰头看了眼悬于头顶的南无诹访南宫法性上下大明神旗,及一旁的四如真言大旗;再环顾下满山遍野的火红四割菱及落在身后的花菱大马标,乘在军马上的武田信玄握着军配的手不由的握得更紧,仿佛借此能抓住那看不到的胜机。
永禄三年水无月十四日,上杉政虎春日山城到着,在毘沙门天堂向战神许下必胜之愿后于次日即率一万五千大军开拔,进抵信州川中岛。
水无月十五日,越后军经髻山城向犀川与千曲川交汇处的长沼城进发,路经横山城时留下两千人为守备建设兵站。
同月十六日,上杉政虎下令渡过千曲川沿北国街道南进,越过可侯峠于午间进抵尼厳城,随后急进于未时进抵海津城,城代高坂弹正忠大惊,遂燃起狼烟。
十六日晚戌时,在海津城外稍作休整后,越后军妻女山到着,安立本阵。
当日亥时,在屋代城外休整的武田军本阵闻讯紧急召开军议。
孙子兵法有云:‘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而早在十天前武田信玄已经先期抵达了海津城,于周边各处查看了地形,并且估测了越后军可能的行军路线,最后结合各种情况,武田信玄决定将自己的本阵设立在妻女山上。在其推算中,越后军进抵川中岛后围困己方作为前进跳板的海津城的几率最大,其次按照上杉政虎出奇制胜的秉性,穿越八幡原舍弃海津城经由雨宫渡侵入中信浓,迫使己方防线收缩的可能也并不是没有,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只要武田军进抵妻女山,那么必然将牢牢掌控住战场的主动权!
只是现在的情况似乎超出了武田信玄的预料,他的老对手这一次玩得有些太大了,放弃了自己的千曲川北岸的主场优势,直接将本阵设在了妻女山上。舍平原而就山地,骑兵如何施展?难道他就不怕被合围切断补给线吗?还是他有什么其他的图谋?
当武田信玄若有所思的猜想着对方的谋略及各种可能时,军帐中其他的武将们亦已展开了热络的讨论,不过不像他们的主君那般顾虑重重,反倒是乐观到了盲目自信的地步。特别是其中一些年轻的新进谱代武士,全然无畏于越后之龙的威名,声称上杉政虎不仅仅是继承了关东管领的职位,连上杉宪政的无谋冒进都一并继承了,此次必将其围歼于妻女山上。
当然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之士,譬如此时正默然一言不发的真田一德斋幸隆,这位号称三弹正之一的攻弹正,此时正斜眼偷瞄着自己的主君武田信玄,希翼从他的神情中看出一些端倪来。早在上杉政虎还是长尾景虎并出兵越中的时候,真田幸隆早已预见到了其关东的失利,武田家将趁机进犯奥信浓,而长尾景虎必对此做出后手安排。
是以真田幸隆曾向武田信玄进言,言说奥信浓之地北接上越离长尾家本城春日山城不过十数里,大军朝发夕至太过敏感,若出兵占领长尾家必定死战若乃是不休之局。但在日本这样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度中,一生困守内地不接大海的武田信玄不仅罕见亦有自己的苦衷。除了粮食以外,一应民生物资皆操握在他国之手,实是治国者之大患,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的一个出口,一个能够不必翻越崇山峻岭就能和外界交流的窗口,毕竟这封闭的环境和他开放的思想实在是太格格不入了。
了解到主君的想法后,真田幸隆又进言,细述如今之今川家在前代义元公骤亡后,松平家自立,各处皆有骚乱可谓江河日下,当代家主今川氏真更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正是理想的目标,可以对之用兵,虽然北条氏可能会掣肘,但是在幸隆看来善守不善攻的北条氏康比起越后的那位野战达人好应付多了。
但即便觉得真田幸隆的话有道理,武田信玄也不准备调转自己的矛头,毕竟已经一连交手了三次,武田军只交了份一负二平的答卷,别说甲斐的武士是不是能承受住技不如人的评语,就是他自己这只甲斐之虎也不愿被这条越后之龙压着,就算要转换矛头那也是在大胜之后。更何况川中岛虽是弹丸之地,但有犀川及千曲川交汇灌溉,仅川中岛四郡就占了信浓一国五分之二的产量,只要吞下就可以此牵制越后长尾家,试问武田信玄又如何能将之拱手于人呢?
真田幸隆的进言无疾而终,身为外样家臣特别是先代还是和武田家呈敌对关系的新进之士,幸隆也不敢再多言说,只能像现在这样默默的等候着武田信玄的决策。
“御馆大人,长尾景虎如此冒进,合该让我等甲斐武士给他点教训!在下愿为先锋出战!”
“御馆大人,吾等何时出战?”
“景虎公素以能征善战闻名,主公不可不查!”
“越后军此番行止必有可疑之处,吾等不可大意!”
……
…
讨论的声浪并没有随着激情的消减而慢慢衰落,反倒在激进派与稳重派的质疑与辩论中愈演愈烈,一方冷嘲对方年轻无谋,另一方热讽对方人越老胆越小,军议渐渐变了味道!
“安静!”坐在武田信玄左手边马扎上的武田信繁起身厉声喝道,“御馆大人在此,诸位莫要失了法度!”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先前几个站直了身子想要发言的年轻武者闻言立马毕恭毕敬的端坐于马扎之上,深深的低下了头颅,以掩饰自己羞红的脸颊。
“典厩公所言甚是,诸位在御馆大人面前不可造次!”身为谱代重臣之后的内藤修理亮昌丰出声缓和气氛道,“吾等虽奋勇皆有心出战,但需有所筹谋,不知饭富大人对此战有何见解?”
身为下代家主武田义信的老师,辅助武田家‘三代’的老臣,饭富虎昌在被首先问及时不由的微微笑了一下,虽然动作轻微但仍被主位上看似假寐的武田信玄收入了眼底。在众人期许的注视下,饭富虎昌开口说道,“布施之战吾等小败于越后军实乃地利尽失,人心不和之故,之后在御馆大人谋略下,北信浓亲近长尾家的大小豪族如村上氏、高梨氏等不是被讨灭就是被驱逐。信浓之地利人和已渐在吾武田家之手。借此之后的犀川之战,上野原之战我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海津城已然建成,信浓诸豪族对长尾氏离心,正是千载难逢之良机,且我军在兵力和军事布置上都是比越后军占优,如果害怕长尾景虎的计策而不采取主攻,将会被一众家臣嘲笑,所以应该立刻主动攻击越后军。”
饭富虎昌的话说的有条有理,最后力战的言论更是激起众多年轻武士连连符合,就连日后同为四名臣之一的马场信房也出言道,“吾军倍于敌而不敢进军,将挫伤士气,且此地近越后而远甲斐,应速战速决振奋军心。”
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的武田信玄依旧没有只言片语,只是微微的皱起了眉头,感受到来自家臣言论的胁迫,信玄有些微微的不快。速战速决立马打场大仗或许迎合了广大武士想要赚取军功的愿望,但是对于一家之主武田信玄来说,胜利既然是必然的,那么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才是此时应该讨论的话题,而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拥而上,这与兵法不合!毕竟上战伐谋,下战才是伐兵啊……
历数信玄以往的战绩,皆是奉行上战伐谋之策,每每于战事中策反敌方武将,煽动敌国势力作乱,但是显然他的这些家臣并不明白这一点,或者只是被即将获得的功勋蒙蔽住了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