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三月份由袁州长史调任滁州刺史。柳叶自是不知这个消息。
万物复苏,又到欣欣向荣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
柳叶决定走出家门,她得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养蚕是个不错的生计。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得到,辛苦在所难免。
三月初她开始浴种,用白蒿煮汁帮蚕卵除杂菌。和村里的姐妹相约去山里采摘桑叶。
柳叶在村里有个好姐妹,名叫黄莺。真真是人如其名,灵动娇俏如黄莺一般。
女孩子比柳叶还大一岁,最是心高气傲的。十里八村都知道黄莺心灵手巧,容貌出众。
女孩子虽是出身蓬门柴户,她钟情知书识礼斯文之人。书香之家往往不会差遣媒人到这偏僻之地。
但是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都是带着嫁妆请黄莺帮忙的。
黄莺在一块幅面不大的锦被上,可以绣出几百朵雍容富贵的牡丹。
以黄、绿、红、褐色与绿色地相结合,用平针两色推晕或三色推晕绣出牡丹、蝴蝶,对比强烈,富丽堂皇。
清晨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升起,柳叶约上黄莺和其他姐妹,走出家门一块进山。
雾气缠绕在半山坡。她们和勤劳的鸟儿一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采桑喂蚕,柳叶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如黑丝线缠绕的笼系,桂枝杆儿做成挑支的钩。攀着桑树柔软的枝条采摘桑叶,露水打湿柳叶鞋袜。
黄莺等姐妹都爬到树上。筐笼挂在树枝上,骑坐在树杈上,采桑叶。
柳叶仰头看她们,黄莺喊她:“柳叶上来。”
柳叶在家时,小的时候跟哥哥学,上树掏鸟,或是爬到树上折梅花枝条。
这几年上树的事都是浣纱、桂子代劳。
想到浣纱、桂子,柳叶压下思绪,把筐放到身后,手脚并用开始爬树。
树上的姐妹咯咯地笑她,看着和大家闺秀似的,爬起树来和小猴子一般灵活。
柳叶寻找一根结实的树杈骑坐在上面,左右看向众姐妹,仰天大笑。
登高望远,坐在树冠上,眼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有一天,我要生出一双翅膀,天地之间任我遨游。柳叶边采桑叶边想。
清早进山采摘白天喂食蚕宝宝的桑叶,下午进山采摘晚上喂食的桑叶。
滚圆白胖的蚕宝宝真的好能吃呀。
柳叶辛辛苦苦采摘回来的桑叶,就在蚕宝宝沙沙沙,欢快的啃食桑叶的声音中消失殆尽。
不过那沙沙沙的蚕食声,听在柳叶的耳朵里,却是充满动感的韵律。
每当柳叶出门,路上的行人,会放下挑子。少年脱下帽子,耕田的忘了耕田,犁地的不再犁地。
她婀娜的步履,绝美的容颜,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晌午妻子到田间地头送饭,一看没耕几垄,又是看柳叶误了农活。
妻子生气,农活要抢农时。数落丈夫几句,无奈丈夫屡教不改。
爱美之心人皆有,她们看到柳叶还想多看几眼。都是美色惹的祸。
柳叶和众位姐妹一样,用绢帕包裹住一头秀发。免得采摘桑叶时候,树枝刮到头发。
一身荆钗布裙,脚上是一双麻鞋。一开始不习惯,一双玉足被麻鞋磨破,涂抹创伤药膏。
如此反复几次,慢慢地也就适应。没有受不可了的苦楚,只有享受不了的福气。
每每坐在树冠高处,放眼望去,柳叶心里发笑。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入眼处皆是美景。
想自己在家里时,出去一次,冠以郊游踏青诗意美名。若不是那次游园赏花,又岂能遇到薛尚。
想到薛尚,柳叶眼睛酸涩。哎,别胡思乱想,干活要紧。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对于柳叶来讲,现在是司空见惯寻常景色。
但是对于长在深宫中的人来说,自是踏春好时节。
小孩子更是不例外,在屋子里憋闷一冬天,向往野外的心蠢蠢欲动。
再加上仇士良特别“关照”太子,挑机灵会看事的小宦官服侍太子。
叮嘱小宦官一定要照顾好太子,首要的让他玩好,让他高兴。
太子李永居住在少阳院,位于两道宫墙之间。少阳院有两道门,隔离开接待办公场所和寝居休息场所。
前院是三进院落,正殿后面的一排房舍,东边的两间是太子李永学习研习处所。
太傅庾敬休给李永讲为君之道,“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太傅讲得苦口婆心,李永听到后来,只是看到太傅嘴巴一张一合。
至于说什么,他全然没往耳朵里去。真是喋喋不休,李永如坐针毡,又不能东倒西歪,左摇右晃。
太傅是位严厉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看到他礼仪有失,会惩戒打他手板。
一早晨刘明就和他请示:“殿下,邢宰送了件宝贝,殿下下了学再看不迟。”
刘明一句话勾搭的李永半天时间心里跟长了草似得。
“什么宝贝呢,到底是···”他眼睛注视太傅,不自觉地念叨出声。
李永人在曹营心在汉。庾敬休暗自摇头,枉费天子一番拳拳望子成才的心。
太傅摆摆手,罢了罢了,师生别在这两看两生厌,该干啥干啥去吧。
太傅试了两试都没起来,被李永给气的。想他满腹经纶,却在对牛弹琴。
李永上前,把太傅搀扶起来。“学生告退。”李永倒退两步,一转身动如脱兔地跑掉。
庾敬休看着刚才还恹恹的太子,活蹦乱跳地窜出去,无奈地摇摇头。
太子本性善良,只是年少贪玩。假以时日吧。庾敬休是哭笑不得。
让李永掂心半日的,原来是一只鹰鹞。
李永伸展手臂,鹰鹞雄赳赳气昂昂屹立在他的肩头。李永对这个宝贝爱不释手。
第二天一早太子向太傅告假,太傅总不能派人绑他来听课,随他去吧。太子邀朋呼友,带着几十号人马到骊山狩猎。
太子只顾开心戏耍,殊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早被有心人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