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桐自休息不提,再去说莫璃和墨青,从萧桐房里出来后,却异常的安静,一路沉默回到了桐芳院,又用了膳。换做平时墨青早嚷嚷开了,可这次情况不同,再不说话。
墨青是莫府的家生子,自小就跟着莫璃,感情深厚不提,也是最了解莫璃的,之前他的愤怒,归根结底还是说明他抱了成亲后莫璃可以幸福的希望,不论外人传得如何,总是抱着希望的,可如今萧桐做出了那等事,受了伤导致失去从前的记忆,却仍是不喜欢他家公子。墨青失去了希望,又因想起书生,那时他说了多少好话,最后却不尽人意,打定主意这次再不能盲目劝导公子。
莫璃在墨青眼里是千好万好,可抵不过萧桐的不喜,莫璃之前就和他说过,过了婚期还回军中,他之前心疼公子,想着公子成了亲在家生儿育女也比在军中吃苦强,可现在看来还是回军中的好,苦了身子不苦心,又自由。墨青也知道莫璃有多喜欢军中,多喜欢自由,只要公子喜欢,遂了公子的意也没什么。
墨青回来的一路想了个通透,再不说什么,后来去主院听了言侍夫的话,也没什么反应,认认真真应了回来告诉莫璃,莫璃也同样未说什么自去休息。
相对墨青这时间的淡定,墨紫便有些着急,莫璃和墨青都看出来了,不过俩人很有默契的没说什么,让墨紫自去着急。
墨青知道公子已经打定注意要回军中了,他便开始张罗着要带去军中的东西,应在军中易受伤,药物是最要紧的,他得替公子准备好一切。
莫璃躺在床上听着墨青关门的声音,对墨青这次的沉默,是了解其中意义的,莫璃本身对这桩婚事就没报什么期望,没希望自然也不会失望,而墨青能明白也让他松了一口气。
莫璃已经二十三岁,早已经过了适婚的年龄,燕朝的男子嫁人较齐国殷国较晚,一般是十八岁以后二十岁以前成亲,以二十三的年纪还没嫁出去,是很晚的了,虽然他不在乎,可是父亲母亲哥哥和姐姐总希望他能嫁人,一个男子不嫁人说不过去不说,也不忍心往后他孤单一人。
莫璃相貌丑陋,可家里人却最疼他,生怕他受了委屈,从小依着她,他不喜乐律、不喜诗歌、不喜刺绣、对管家一事也无兴趣,家里人也便没有勉强他,更纵容他跟在姐姐身后出入军营。可亲事上不理会他的反对,在十八岁以后便帮着张罗,可一直到二十岁总不如意。
一直到二十一岁时,一书生被姐姐所救,看见他也不嫌弃,又得知尚未娶亲,虽门不当户不对,可事事要求不能完美,便也产生了让她娶亲的想法。经父亲母亲姐姐轮番考验,觉得书生才学好样貌也不差,便坚定让书生娶亲的想法。那书生也是大大欣喜,莫璃虽有不嫁之意却不能做主,母亲是铁了心要将他嫁出去。
当莫璃与那书生批了八字,要定聘时,却被一个男子领着三岁女儿找上门来,却是那书生的夫女。问过才得知,那书生是为了能出人头地才娶莫璃的,她让正夫先领着女儿在老家过活,等过一段时日再接回,是那男子怕书生休了他,更为了女儿的未来,才找上来要做平夫。
莫璃的母亲莫俞(大理寺卿)得知此事时的愤怒不提,嫁娶之事再未提起,外面的人也从不知道此事,那书生也失去了踪影。
因为此事,家里人都觉得亏欠他,倒再也未提嫁人之事,莫璃正式入了军中,在姐姐莫华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男子军,由莫璃统领,那些男子少部分是和莫璃一样因相貌丑陋入了军,其余大部分却是因被女人伤了心才入伍的。
又过了两年,莫璃被父亲召回家中时,告诉他已经帮他定了亲事,是肃亲王独生女儿萧桐,择日成亲。那萧桐莫璃也听说过,听说生得一身男相,被养得骄纵任性,和一班和她一样的女子混在刺桐无所事事,本身毫无建树,近两年似还在追求着一公子。
这样的女子,莫璃从未想过和她有交集,可莫俞却说和她定了亲。并解释是因为她和肃亲王的交情很不错,两家只是互相帮忙罢了,他二十三岁尚未嫁,那萧桐二十了也没个合适的人娶。肃亲王的原话是好的世家男子人家不愿嫁,教养得不好的还不如不娶,都没有合适的,而莫璃又是个好的,嫁过去也不勉强他,总比一个不娶一个不嫁的好,相互帮忙罢了。
莫俞没有反对的理由,再没有比这合适的了,莫璃反对无效,而且对他也只有好处,嫁过去后家里再不用操心他的婚事,家里人也不用再面对外面那些异样的眼光。嫁了比没嫁的好处更多,莫璃便安心的等着嫁人,打定主要要在军中混的他,嫁出去和没嫁出去没本质的区别。
而对萧桐,莫璃更是没报任何希望,一个陌生人吧,妻主这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而已,莫璃可从没想过要安心在家做谁的夫君。当然,对莫璃一向很崇拜的肃亲王,他还是很给面子的,该他做的就会做好。
这也是莫璃完美的做了正夫该做的事,却对萧桐的事不上心的缘故,莫璃想着再过七天婚期结束后就回军中,想到军中的一切,那些同流汗同流血的战友,莫璃嘴角一弯,无声的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