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之所以选择易县作为目标,而且,还是在他自己手中仅有三百名骑兵的现状之下,首先一点,就是对他自己个人武勇的强大自信。
能够在袁绍麾下一步步被提拔为仅次于上将淳于琼,大将颜良和文丑的中层将领的高览,所依仗的,第一点,就是他强大的个人武勇。
袁绍提拔将领,首选的是忠心,其次,就是个人武勇。
因此,哪怕淳于琼这样一个名声极大的将领,在袁绍麾下将领中的地位,实际上,还是及不上颜良文丑,而这也是袁绍将淳于琼留在易京城,继续困守公孙瓒,而将颜良文丑一直留在他的身边的根本原因。
其次,高览对易县武将配置的了解程度。
在此次出兵之前,徐盛接替魏明,正式上任黑山都督之后,尽管一直都没有对冀州采取任何正式的军事行动,但是,在暗中,他却一直在按照金珏教给他的方略,暗中派了大量的探马,或者假扮成商旅的奸细,在冀州境内大范围打探冀州各郡国县的主官的情况。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对于河间国,对于整个冀州,相对而言都非常重要的易县三个主官的详细情况。
在黑山都督府内部,这方面的情报,高览是有权利查看的。
在查看过后,通过与徐盛和高朝二人的讨论,高览也承认,在选拔人才方面,尤其是在文官的选拔,沮授还是具备一定眼光的,最起码,易县现任县令县城,乃至县尉,都是极为称职的。
但是,从沮授所提拔的人才,高览他们三人却都有了一个结论——沮授依然还是一个文人,他所提拔,并举荐给袁绍的人才,九成九都是儒生,而且,其中,冀州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的子弟占了其中八成以上,寒门却只占到了不到两成。
当然,沮授选拔人才的范围和广度如此,并不是他一个人身上的毛病,而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士人身上的通病,在这方面,就连在金珏未出名之前,便早就已经享有大汉人鉴第一人的荀彧同样也不能够免俗,历史上,他举荐给曹操,有名有姓的士人,几乎全都是东汉世家或者豪强子弟,寒门出身的人才都很少。
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反而是名声远不及荀彧,沮授,在这个时空里,早早就被吕布强征到自己手下做事的河内郡名士杨俊。
历史上,杨俊不仅早早就看出年轻时名声不显的司马懿的才能,在将来要远胜于他那个很早就已经出名了的大哥司马朗,而且,从普通的卒伍或者贫民当中,简拔出来了相当多的人才,其中就有因为家贫为人雍奴的同郡王象。
要不是当初,金珏自己都未曾会预料到他自己居然能够在这个乱世当中,以那么弱的根基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的话,他是不会将杨俊举荐给吕布的。
这是因为,杨俊此人不仅有从底层百姓当中简拔出良才的慧眼,而且,他为人的性格极为耿直敢言,在原先的历史上,就因为直言而得罪了曹丕,被逼自杀。因此,后来,在于司马懿和陈宫的来往的书信当中,金珏便多次提到过杨俊,让他们二人多在吕布那里多多看顾一下这个直脾气的杨俊。
后来,陈宫在吕布从益州返回到并州的时候,特意在他面前提起过这件事,之后,杨俊再在吕布面前进直言的时候,吕布即便没有采纳,也没有太过于生气,就是这个缘故。
而通过探查易县所得到的情报可知,易县县长县尉都算是知兵之人,但是,他们二人因为都是书生的缘故,目前所表现出来的,也只是擅长守城战,而非野战。
再加上高览对袁绍军中将领的熟悉程度,他知道,现在的易县县城里,有名有姓的将领,甚至是连他在面前走一回合的都没有。
这才是高览敢带着三百名骑兵进入到拥有一千名骑兵的易县境内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高览率军进入到易县,主要目的是防备易县县长在知悉旁边两个县被黑山贼入侵的时候,会派出援军救援这两个县,至于破坏易县境内秋粮收获反倒变成了次要。
……
在张家庄园设伏,消灭强盗团之战,远比高览自己想象到的都还要顺利。
对方在王勇的诱骗之下,用不到一万人的贼兵,居然一下子从武桓县和中水县裹挟来了的数万流民,‘轻松写意’地通过了高阳县县城,一路上并未遭遇到任何势力的拦阻,这一点,就增强了强盗团首领,以及其成员们的信心。
在周扒皮的协助之下,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强盗团已经用这种方式,先后消灭了三个高阳县在城外建造坚固庄园的本地世家或者豪强,而且,被消灭的这三个家族,还都是与新上任的高阳县县长周扒皮起了争执,关系极为不睦,愤然挂冠而去的前任县长征辟到幕下任职的县属官。
这三场灭门之战,尤其是前任贼曹王家被灭的那一战,即便给强盗团造成了相当大的损伤,但是,与战后,强盗团从这三个家族当中搜刮来的财富而言,始终都还在强盗团首领的接受范围之内,而且,这三战的成功,以及在他眼中下至周扒皮,上至河间国国相辛评的贪婪无度,以及无能,都极大的增长了他的野心。
事实上,高览并不知道,强盗团头子在接受这次周扒皮提出攻破并击杀张峰的要求的同时,他已经盘算好了,若是此战顺利的话,下一步,他就要找机会试图去攻打高阳县县城了。
最终的结果,对强盗团的头子而言,自然是无比悲催的。
在其如同野草一般疯长的野心还未膨胀开来之前,就非常倒霉的遇到了高览。
接下来,就是高览部分兵劫掠河间国中部以及北部总共七个县的军事行动了,而这也是高览根据他亲历的河间国现在的形势变化,制定的第二个版本的行动计划。
《皇帝培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