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希望孩子长大,但却又怕孩子长大。这种为人父母都有的矛盾,在徐红心里,也展现无疑。
清清搭着朝斌叔叔的车子,从小竹村去东平市。
小番岭家里的电器家具什么的,都没有运过来,因为妈妈说了,以后周末还会回去小番岭住。
车上,清清叽叽喳喳地问李朝斌。
“叔叔,你去过城里我们的新家吗?我带这小白和小飞去,会不会不方便啊?”
“你们在东平的新家啊,比在小番岭的家大多了,里面还有一个小岛呢!到时,小白和小飞就在岛上住。”
“真的吗?城里怎么可能有小岛呢?”
清清半信半疑,在她的心目中,城里就是高楼大厦,怎么可能会有小岛呢!
李朝斌的话,没有错,在东平中学附近,确实有一座小岛。
说是小岛,其实直径也有三四千米。
这是小河冲击过来的泥沙,日积月累,慢慢地成为一个小岛。小岛的上面,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些小树。
小树慢慢长大,小岛也慢慢扩大。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个叫“水西小岛”的岛屿,就这么静静地伫立在河的中间。
河流到了小岛这里,分成两支,过了小岛,又汇流成一支。
还在清清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徐红就悄悄地和东平市的有关部门,签约承办这座小岛,而且一签就是二十年。
本来徐红也想和大坑水库一样,签五十年的。
可市里相关部门说,不行,现在上面有规定,土地承包合同最多签二十年。
没办法,徐红只好签二十年。
但徐红签下水西小岛后,却一直放在那里。这让和徐红一起过来签合同的李朝斌感觉很纳闷:徐红到底想做什么呢?
过来一两年,当徐红让李朝斌在水西小岛建房子时,李朝斌这才慢慢明白:徐红是想在水西小岛居住呢!
为了来往方便,徐红还建了一座桥,让水西小岛通往外界。
车子很快到了水西小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河水和流淌着绿色的树林。
“清清,你看,前面就是你的新家,你喜欢吗?”
“不是吧!城里人不是都住高楼大厦吗?我们怎么住在岛上呢?”
“你不喜欢的话,要不你让我住这里,我在城里的高楼上,买一套大房子给你们,好吗?”
“才不呢!斌叔叔,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啊!我们住这地方,可是叫别墅,你说对吗?”
“原来我家清清不笨嘛!”
“哼,谁是你家清清,我才不是!”
清清嘟着小嘴,好像在撒娇。心里却甜甜的:斌叔叔对自己,有时候比妈妈对自己还好。
其实,清清的心里,也很想斌叔叔住到自己家。可是,妈妈好像却不是很乐意。
清清一直盼望自己长大,因为妈妈说过,等自己到了十八岁,就带她去见爸爸。
清清也曾问过斌叔叔,自己的爸爸到底去了哪里。谁知道,斌叔叔也摊摊手,表示不知道。
“爸爸,你到底在哪里呢?你是不是真的不要清清?”
很多次,清清在梦中惊醒,在梦里,她见过爸爸,但爸爸那模糊的脸,总是让清清看不清楚。
“好了,清清,我们到了!”
李朝斌停下车,跳下驾驶位,然后拉着清清的手从车上下来。
“哇!好漂亮的白房子!”
清清欢快地跑向不远前的白色房子,在葱翠的绿色环绕中,白色的房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
小白跟在清清的后面,也奔跑着。
小飞则是清清的头顶,低空展翅飞翔。
奔跑的清清,红色的衣服随风飘扬……
站在车旁的李朝斌,痴痴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像在看童话里唯美的画面:徐红,真是一个有心人啊!
原本荒芜的小岛,经她这么一改造,俨然成为一个如同仙境般的高档住宅区。
在东平,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园。
开车去市中心,不到十分钟。就算清清走路去东平中学上学,也只要几分钟。
可是,这里却没有城市的喧闹和嘈杂,更没有满大街刺鼻的汽车尾气。
说实话,在小岛上建房子时,连李朝斌也心动:如果自己以后也有这么一处住所,那该多好啊!
小岛的中间,有三栋房子,每栋房子只有三层高。这是徐红的意思,房子不能建得太高,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房子的周围,围着一圈木篱笆,看上,有几份古朴之美。
一条蜿蜒的道路,绕着小岛蜿蜒前行,如一条玉带,轻轻地飘落在绿宝石上。
“真是太美了!我太喜欢了。”
清清跑进房子里,见妈妈正在和一个叔叔谈话,她马上停下脚步。
“妈妈好!叔叔好!我来啦!”
“清清!”
“哦,是清清啊!”
正在谈话的,正是徐红和徐尚华。
今天的谈话,让徐尚华感觉很愉快。因为,徐红答应,给东平中学两百万助学基金。
但东平中学必须答应徐红一个条件,那就是学校所有的学生必须留宿,不能走读。
刚开始,徐尚华也有点犹豫。
徐尚华打心眼里也赞同徐红的提议,觉得学生留宿管理起来方便。学生走读,不但因为来来去去浪费时间。更因为学生因为走读,容易沾染上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惯。
事实也证明,学校发生的那些学生欺凌事件,大部分都是因为走读学生发生的,或者是与走读学生有关。
“徐校长,你完全放心,你可以拿其中一百万,改善学生的宿舍居住条件和伙食。只要学生喜欢在学校吃住,他们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
徐尚华听过徐红的话,想想是这个道理。因此,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徐红。
市政府和教育局那边,徐尚华相信可以说服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徐红赞助学校两百万,市里和教育局也肯定会点头。
“清清,你很快就要去东平中学,这位叔叔就是中学的徐校长。”
“徐叔叔好!感谢李老师六年的教诲,我特别想李老师呢!”
清清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她见过好多次徐尚华,认识他。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