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崇楼率领卫国倾国之兵再犯中原,以致得知消息的夏朝王主穄子期心怀恐惧。毕竟如今的列国,随着人才的逐渐凋敝,崇楼已经堪称兵家首位。期间虽然不乏如同程纵、董燚这样的新人由此辈出,但论及统兵之能盛名的远播,无疑身为卫国统帅的崇楼更胜一筹。
如今程纵不在,而崇楼又起卫国倾国之兵卷土重来。穄子期心有担忧,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以此议事,朝臣对此更是众说纷纭。然而中心意思基本统一,那就是想要抵挡崇楼此番的进攻,便只有调来外部防守或者进攻的重兵,才能与之一战。
和群臣的见解完全不同,‘五子’之中的詹博崖觉得不可因为卫国的进兵便废了防御与进攻的百年大计。穄子期经过深思熟虑,加之对于詹博崖见识与聪慧的信任,不得不承认他的见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更何况如今的詹博崖还提出遣使问计程纵的决定,便让穄子期更加在群臣与詹博崖之间提出的不同见解有些难以选择了。
他以此深思,最终不禁一声叹息。
“你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孤王只恐此时遣使已经来不及了。”
他一语方出,忽有内廷探马来报。言大元帅程纵在进攻东夷的前线,如今遣使送来八百里加急文书。
穄子期与詹博崖一听,全都脸色更变。
此时正值夏朝大计的关键时期,程纵在此时送来书信,莫非夏朝大军在进攻东夷的路途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吗?二人不敢想象,急忙请使人来见。少时使人入殿,便既跪倒叩拜之余,也将程纵八百里加急的亲笔文书递交到了身为王主的穄子期手中。
手中拿着程纵的亲笔书信,穄子期有些畏惧般的颤抖。出于对于程纵书信内容的好奇,詹博崖也忍不住一并凑上前来。而随着书信的展开,二人原本忐忑不安的内心,终于随着书信中内容的明朗而缓缓放松了下来。
夏朝进攻东夷的计划,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程纵所以此番送来加急文书,是听说了卫国出现的大事从而为了安抚穄子期而特地写下的书信。
书信中,程纵料事于先的想到了穄子期会因为卫国此番的卷土重来而感到慌乱不堪的结果。而对于穄子期一直都想要追求的最终见解,程纵也在书信中做出了绝对的言明。
“值此大战之际,国中群臣一定会因为崇楼的亲自率军而感到惶恐。他们会因此建议大王调度外部守卫军马或者微臣进攻东夷的军队回归,以此来抵御崇楼率领的卫国大军。然而以微臣的见解来看,这样的决策大王断然不能选择付诸于行动。一旦大军调度,北地的守卫就会空虚。那么一直在西境坐拥并且按兵不动的北越军,就一定会趁势而起从而复夺北地。北地若下,他们就会一路而取中原。非但我国苦心得来的北地战果付诸东流,只怕到时候我朝还要同时面对卫国与北越的两路大军。至于微臣进攻东夷的兵马,大王也绝对不能轻易撤回。一者路途遥远,我军意在出奇,而轻易回返必然导致奇计因此无疾而终。后以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军来迎卫国以逸待劳的倾国之兵,是断然不会取得什么胜利的。如今卫国王主吾梓须新丧,崇楼身为统帅不过刚刚接管和继承卫国的王主之位。他自诩如今堪称列国兵家之最,其实根本没有看清楚形势。随着卫国王主吾梓须的驾崩,卫国军民正值哀泣之时。他这时候不守国门稳住内政,反而大举用兵前来复仇。纵然有一时的士气,但这股士气却断然是不能久持的。微臣临去的时候,安排了魏无伤在边关掌握军权,为得就是提防卫国的卷土重来。如今崇楼果然伺机而动,正好是魏无伤大展身手的时候。大王只需传令命他死守边关,以他的能为定然不会让卫国轻易突破。一旦卫国对我朝边关久攻不下,气势一定会瞬间低落。届时微臣在加紧对于东夷的攻势,一定会让卫国闻风丧胆。东夷若下,我国便可从南境与中原两路合击卫国。以此将卫国这个毫无信义小人之国彻底的覆灭,便只在朝夕之间了。”
书信之中,程纵切合实际的阐述了自己对于战局的分析和情势发展的观点。
穄子期看了他书信好几遍,终于有所顿悟。
他缓缓叹了口气,随即也将书信交到身边的詹博崖手中。
“你说的不错,程纵的能力的确是值得肯定的。他在书信之中料事于先,此番加急文书送达的时候也是恰到好处。这样的将略之才,孤王还有什么不能对他完全信任、托付大事的呢?”
听着穄子期的感慨,同时也看完程纵送达的书信,詹博崖无疑也在心中又和穄子期一样的想法。
“是啊,我们的大计不能轻易废去。如今只有对程纵的安排和能力完全放心,才能够从正面击败卫国的来犯之兵。”
听着詹博崖的话,穄子期连连点头。他眉宇间的愁云逐渐淡去,同时也做出了最终的决定。那就是这一次选择了对于程纵的绝对信任,将大事完全托付到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手中。
他按照程纵书信中的意思,置信身处在边关抵挡卫国的魏无伤。同时也命使人协同书信和诏命,将自己的贴身宝剑一并奉上。
书信和诏命中的言辞,穄子期这一次极为坚定。
“孤既授命于卿,相信卿就有担当此番重任和大事的能力。朝中群臣与诸事,自有孤王做主。卿在外统军,军中之事自有卿独裁调度。今协同诏命,也赠孤贴身宝剑。凡遇军中不服卿军令者,无需奏报,即可先斩后奏。”
魏无伤看罢诏命,心中大喜。将此诏传于边关诸将之余,也高举穄子期所赠御赐佩剑在手。诸将见势,便既下拜。高声断喝,以此军心大振。魏无伤得此宝剑,声威更胜。由此全军上下齐心,决定誓死守卫边陲之地、抗击卫国。
这正是“书信既出堪明断,释主疑忌便显功”。预知魏无伤调度如何,前线战事又当发展怎样?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