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后会有期
五更将至众人一夜未眠,除去张百里之外皆是赞同张太极创立太极教,众人商量了一宿,关于太极教的教规教义,教众的尊卑座次,教门收入来源发展方向,等等做了一番计划。
刚开始韩老爷子他们还象征性的征求张太极的意见,后来几人越说越兴奋,完全忘记张太极这个教主,彼此之间时而吵得面红耳赤,时而又互相大拍马屁……
张百里对儒教的信仰非常坚定,只说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气呼呼的走了,算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韩飞扬本就是官身,不便参与教门也走了,只留下张太极在这里看着四人高谈阔论,后来他干脆找个舒服的角落打起了瞌睡。
韩老爷子几人虽是白莲教的教首,但是一点也不耽误他们加入太极教,为太极教的发展贡献力量。
白莲教是松散的教门,要说虔诚的信众肯定会有,但数量不会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富贵人家加入教门是为了借助白莲教的模式扩大影响力,穷苦百姓加入教门更多是报团取暖,寻求心理安慰和集体的帮助。
如今有张太极这个“救世神童”的金字招牌,更加容易聚合起普通民众,比起朝廷明令禁止的白莲教吸引力更大。
太极教初创,教主张太极又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此时加入太极教必然能够在教中获得更高的地位,这对于贪慕权势的富人有很强的诱惑力。
虽然一夜没睡,韩老爷子几人都是精神抖擞,利用初一串门拜年的功夫,就开始为太极教传播教义广收信徒。
没过多长时间,胶州本地的白莲教众,全都改换门庭加入太极教,对于这些普通教众来说,拜弥勒佛和拜太极图没有多大的差别,或者两个都拜一拜,说不定会更加灵验!
张太极这个太极教的教主,彻底沦为了吉祥物,除了必要的场合露一面接受教众的‘参观’之外,其他的一切大小事物都由四位大长老全权代理。
太极教的等级划分为,地位最高的是张太极这个教主,下面依次是大长老,各地区的主教,教师和普通的教众。
张太极可没有闲着,这段时间他正在整理脑中的关于教门的资料,打算为太极教逐步发展,设计出一套新的制度。
现在的太极教基本上就是照搬白莲教的模式,刚开始没什么问题,同时也给教众们一个接受转变的过程,但是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
成立太极教一个目的是聚拢人心,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制度来引导民心所向,这个目的比较难实现,不仅需要实行的制度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情况,太过理想主义,或者现实主义的都不行。
而且要让人们适应新制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张太极绞尽脑汁,想到的也是零零碎碎形不成完整的体系,无奈之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太极教的壮大放在第一位,说不定某一时间就会灵感闪现,创立出一套伟大的理论!
元宵节当天,张太极刚从艾山牧场回到家,就被张百里叫到客厅,客厅里张家的几个兄弟都在,韩老爷子也在,大家似乎正在讨论什么,看气氛有些不寻常。
张太极上前一一见礼,然后垂手站在张百里身后,仔细听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事情原委。
原来是历城县济南公府派人送来书信,邀请张百里和张太极参加清明节张家的祭祖。
说起来,张百里兄弟的确是济南公张荣的后人,不过已经出了五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从张百里的祖父迁居胶州以后与济南公府断了联系。
以前从来没有遇到涉及到宗族的事情,现在面对当代宗主的邀请,兄弟几个聚到一起商议对策。
张太极虽是晚辈,但他地位特殊,而且宗主的书信中特别注明要他去,所以他亲眼目睹当代济南公的亲笔信。
信的内容写的很客气,例数了同宗同源的血脉亲情,略微解释了以前之所以没有邀请胶州张家这一支,是因为族谱记录的不详细。
今年新年祭祖的时候,已经做了修正。最后还着重提到张太极,言辞恳切的希望他能参加清明节的祭祖。
看了这封信,稍微懂些人情事故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宗族真正想要邀请的人是张太极。
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张太极的名声传到了济南公府,引起了宗族的重视,才有的今天这一出。
最后兄弟几个一致决定去一趟历城,因为张家毕竟同出一脉,祭拜先祖理所应当,再者说张家在济南历城那是豪门望族,权势滔天。
胶西张家这种出了五服的庶出旁支,以前根本就高攀不起,现在有这个机会拉近关系,自然要珍惜。
张百里亲笔写了回信让来人带回去,信中感谢了宗主的记挂之情,表示一定会在清明之前,带着张太极赶到历城。
清明节要到三月,为了提前赶到二月下旬就要动身,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
第一次拜见宗主,怎么也要送一些特别的礼物才显得重视,张太极精挑细选才找到几件满意的礼品。
张百里去年在济南城里买了宅院,去了那里也不担心没地方住,所以韩月娥灵儿等张家一众女眷这次也要跟着去。
李君茹和李雅兰母女经过几个月的修养,已经适应了陆上安定的生活,她们也想去济南看看大城的繁华,所以也要跟着去。
胶州到济南路途遥远,一路人的吃喝用度,马匹草料、沿途的护卫都必不可少。
转眼到了临行出发的日子,一众人聚集在一起,大车小辆排成一条长龙,知道的这是要去祭祖,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家要迁居别处!
张太极和穆伦、张福带着几个护教骑士走在前边,张百里和女眷们坐着马车在队伍中间,范长和带着十几名家丁走在队伍最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济南行进,队伍还没走出胶西城地界,迎面而来一只队伍,看人数规模比自己这边只大不小,不一会儿两边的队伍就迎头相遇。
对面队伍一点也没有避让的意思,横冲直撞的就走了过来,官道本来就不宽,对方的马车豪华宽敞,如果不刻意的闪避显然是过不去的。
张太极心中猜测对面的队伍是什么人,胶州能有这样排场的人家可不多,还不及细想,对面队伍里冲出来几骑,转瞬就到了张太极近前。
为首的是一位年轻的公子,这位公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穿白色劲装,看年纪能有十八九岁,长相颇为俊秀。
这位公子哥长的好看,说话可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只见他盯着张太极打量几眼,然后声音清脆的说道:“小子,前边可是胶西地界?”
张太极可是记不起来多久没被人称呼‘小子’啦!自小就被称作神童,做了教主之后,谁见了不是客客气气的,本想开口顶对几句,话到嘴边心思一转,道:“前边不过半日的路程,就到胶西城。”
那位公子听了,面上一喜,随口说道:“还不赶快让开道路?”
张太极听他说的理所当然,丝毫没有客气谦让,明显感觉到这位兄台应该是意气使然,可能出身不凡,从小到大养成这样的脾气,并没有刻意贬低自己,随即心中也就释怀,转而好奇起他的身份。
张太极发话让己方的车马让出主路,给对方的队伍先通行,那位公子好像对于张太极小小年纪就能发号施令,同样是很好奇,他拨马来到路边,一边催促自己的队伍赶快前行,一边看似不经意的问:“小子,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张太极心道:“这位兄台看面相不是粗豪之人!怎么说起话来如此直爽?!”
想到此处,张太极一副小孩子调皮的语气道:“要你管!不告诉你。”
公子先是眉头一皱,接着呵呵的笑道:“看你的作派,定然不是无名之辈,咱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