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从来都不是您,是那些贪赃枉法、不顾百姓性命、满口礼义廉耻、上下沆瀣一气的官员啊!您究竟要惩罚自己到何时?已经过去一十二年了,您还剩下几个一十二年?”
“大胆。
”大长公主怒喝,起身,拍拍自己的衣摆。
过了片刻,大长公主摸了摸自己手上的指扣,拿起地上的锦盒,才平静道:“你妄言了,这些事不该你管,跪着好好想想。
”
大长公主见着倔强抬着头,看向自己的谢锦兰,心中倒是有些疼惜,果然人老了,心就软了,要是以往,有人这么冒犯她,那人恐怕早就被拖出去了。
不过说来也是,没有几个年头好活了,也该出去瞧瞧了,不知道那些老家伙没了她折腾,骨头可松了?
“青衣,本宫要更衣。
”
青衣进门是也是一脸激动,大长公主和谢锦兰的谈话她在门口听得清清楚楚。
本来她是想要进来阻止谢锦兰气着公主,可她没有。
因着,这些话也是她想要说的。
瞧着青衣的模样,大长公主调笑道:“原来小青衣跟在本宫身边,可是闷坏了。
也罢,出去走走吧。
”
大长公主的手搭在青衣的手上,转身面对谢锦兰:“十年为期。
十年后,小皇子必须回来,皇家血脉可不能遗落在外。
”
离开后,谢锦兰抱着孩子,亲了他一口。
果然,事成了。
小皇子的生死,谢锦兰并不在意,她只在意大长公主能不能出家庙。
蒲团处掉落了一个金色指扣,谢锦兰眸色一暗,捡起后便放入怀中,不曾瞧上一眼。
这指扣可是金贵的很,一共十个,一个代表着一条性命,是先帝所赐,从中就可见先帝对其的宠爱。
所以说大长公主长成这般骄傲的性子也不是没道理的。
瞧瞧那收纳指扣的天鹅绒锦盒,便可瞧出大长公主对折扣的看重。
既然金贵,又是如此看重,谁会这么不小心地遗漏一个?
不久,青衣便领着一个女子回来了。
谢锦兰是认识这个人,但从不知晓她的名字、来处,只听得人人叫她刘氏。
这刘氏性子烈,但谢锦兰知晓她的弱点,说来这还要多亏了方明青,才让她想起这么一桩往事。
“公主说了,奶娘给你寻来了,领不领得走,就端看你的本事了。
另外,女孩子身子娇贵,可别跪坏了,起身吧。
”
谢锦兰起身,将孩子递给刘氏,冲青衣行了一礼。
只听得谢锦兰满目真诚:“公主说了,瞧着这佛像有福,便送我了。
姑姑可有什么方便的木盒,我好装上。
”
青衣如何不知谢锦兰在欺骗于她,但公主已然决定离开家庙,这佛像自然无用了。
便颔首,将佛像装好递给了谢锦兰。
做完这些后,青衣便回去复命,留下谢锦兰和刘氏。
刘氏将孩子喂好之后,将孩子交还给谢锦兰。
谢锦兰便明白这是拒绝了。
谢锦兰低声笑起来,在这烛光摇动的小屋内,有些诡异。
家庙里的一切,谢锦兰都知晓,刘氏的到来自然在谢锦兰的把握之中。
刘氏是家庙中唯一一个有奶水的,后来还成为了暗使。
现在恐怕只是刚入大长公主的势力,但这便足矣。
她不能和上京断了联系,刘氏是最好的选择。
“我知道你的仇,天底下也只有我能帮你?”
“仇?我尚且不知向谁讨要。
你?”
……
与此同时,家庙门口却是有着五个带刀侍卫,面色不耐地看着眼前的老尼姑。
“我等可是奉了皇命,你们还要拖到几时?”
“军爷,你看我这家庙中皆是女眷,入了夜,早早就关了院门,怎么可能有人混进去?”
那五个带刀侍卫正是一分为二来的黄武卫,这些人只看军令,绝不讲人情。
此时被这两人拦在家庙门口已是多时,心中耐心告罄,推搡着准备闯进。
这是一个尼姑出来了,见到此人,年长些的黄武卫登时脸色变了:“大长公主。
”话音落了,便行了一礼,其余众人也具是行礼告罪。
“你们为何追到此处?”大长公主见年长些的黄武卫面露难色,挥退了余下众人。
年长些的黄武卫也不敢隐瞒,面有难色,硬着头皮道:“追捕一个出逃犯人。
”
大长公主却是一瞧,便知晓此人在说谎:“哼,本宫怎么不知,黄武卫什么时候还兼做起了京兆府的衙役?”
年长些的黄武卫立刻跪下,其余四人也是跪下。
“你们既然不说,那便在这候着。
本宫进宫去问问。
”说完这句,大长公主便进了一早便准备好的马车。
徒留下面如土色的那个年长的黄武卫,其余黄武卫皆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平日里的老大哥怎么变成这幅模样。
只见这年长的黄武卫缓过神后,就对着众人道:“你们可知,前些日子戏文里唱的那位心眼比针尖还小的疯癫郡主是谁?”
“莫不成,是这位?”年龄最小的黄武卫开口了。
“呵呵,不是。
”众人皆是松了口气,却又听到,“这位远超那疯癫郡主。
”这一口气便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
“皇姐?她怎么来了?”穿着寝衣的皇帝被人伺候着穿了衣裳。
床上的嫔妃面露不甘,好不容易琳贵妃还在月子中,可是怎知半路出了只拦路虎,这大长公主又是何人?自打她记事后就没听得这号人物。
瞧着皇帝的模样,她也不敢多加阻拦。
正在更衣的皇帝也是十分想念儿时的时光。
只是身在高位,一言一行皆在众人眼中。
尤其是在现在世家强盛,皇族式微的情形下,他又怎么敢踏错一步?故而迟迟没有将大长公主迎出家庙。
“快些,皇姐还在等着朕。
”皇帝不知此刻大长公主是来问罪,想起往事,心中又是喜悦,又是急切。
虽然心中疑惑,大长公主为何此时前来,但皇帝还惦记着这位胞姐。
当初若不是世家强逼,又怎么会将大长公主送到家庙,而先皇又怎么会至死也念念不忘,难以瞑目。
世家,世家……
“皇姐,你终于回来了。
”皇帝步履匆匆地来到大殿,见大长公主要行礼,连忙一把扶住,“你我本为姊弟,就不必多礼了。
”
大长公主却坚持行完全礼,眼中闪过嘲讽,口中却恭敬道:“礼不可废。
”
登时,大殿内没有了声音,而大长公主起身后只是立在皇帝的旁边,遵循礼节,半垂着头。
“皇姐,你可是在怨皇父?”许久,皇帝呐呐出言,“你可知皇父因临死未见你一眼,再未合上眼。
”
大长公主那时身陷家庙,如何得知这等事,登时愣在原地,好半晌闭上眼睛,才道:“我是怨恨他。
可在得知他身死之时,他已经在帝陵了。
”
皇帝险些站不住,晃了晃身子,扶着案桌,咬牙切齿:“他们当真是,目,中,无,人。
”
“不是你做的?”大长公主此时也抬起头,细细观察着自己的亲弟,不放过一丝一毫。
而皇帝此刻听闻这句反问,心神震荡,本就不好的身子竟生生咳出鲜血来,口中喃喃道:“我们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要说这世上互相猜疑最重的莫过于皇家。
父亲不似父亲,儿子不似儿子,兄弟姊妹不似兄弟姊妹。
可是怪得了谁?大长公主心中苦笑,扶住皇帝:“今日若非我偶然得知你经要杀子,我绝不会踏出家庙。
”
可不就是偶然吗?家庙那条路是死路。
更何况,也不是谁都能知晓大长公主的往事。
“哼,那芸娘倒是逃得远。
”皇帝显然是误会了,以为告密者是琳贵妃的婢女。
大长公主也是不认识谢锦兰的,自然就以为谢锦兰是皇帝口中的“芸娘”,没有反驳。
“阿弟你糊涂啊,杀子之事比之双生子的谣言,哪个对你危害大些?”
“只要隐瞒住,不就可以了吗?”
大长公主明白是劝不住皇帝了,只能道:“那便将其中一个送走,瞒住不就可以了?”
再争执下去也不过是损了情分,皇帝不愿失去这唯一的亲人,便假意道:“罢了罢了,只要孩子不出现在朕面前,随你去吧。
不过,皇姐,你可要回来助朕。
”
见劝住了皇帝,大长公主松了口气,便道:“我本不打算回去了,有些账也该好好清算了。
”
琳贵妃处,这个时间也是灯火通明。
忽然进来一个面生的太监,正是贵妃宫中的新宫人:“恭喜贵妃,小主子得贵人相助,现下已是安全了。
”
琳贵妃倒是兴致缺缺:“当真。
可是哪位贵人?”
“据说是什么公主?”
“大长公主?”
“就是大长公主。
”
“原是她啊,那有好戏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