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制度(1 / 1)

京城的防卫,一向是由三大营负责,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至正统十四年二月,总人数约为十七万,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

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三千营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实际人数不止三千,全部为骑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

神机营,因用兵交址,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

三大营初建时,颇有战斗力,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现在由英国公张惟贤负责。

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天顺初,罢十团营。

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二年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

正德初,十二团营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于是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

嘉靖二十九年,罢团营和两官厅,恢复永乐时三大营旧制,不同的是三千营改名神枢营,其三营司哨掖等名及诸内臣俱裁革,而以大将一员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以文臣一员辅佐,称协理京营戎政。

其下设副参等官,凡团营两官厅之兵,悉归五军营,而宝纛令旗等项则仍神枢营,嘉靖后,三大营增设监视内臣﹐营务尽领于中官。

三大营是皇城的主要保卫力量,米柱就怀疑,当地的土木堡之变败得凄惨,败得傒侥,没有土木堡的勋贵集团覆灭,就没有文官势力的崛起。

后世还有什么“文官阴谋论”,甚至胡说“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的论调在网上甚嚣于尘上。

米柱却知道,那就是死在土木堡的文官首脑和大有前途的高级文官,比武将勋贵们只多不少。

传统史学观点,均认为此战大败的元凶,是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王公公,犯下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才导致大军覆没。

可是随着米柱对明代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确定明代宦官仅仅是秉承皇帝意志的代言人,本身并没有足以左右皇帝的权柄,只是皇帝用来驾驭抵抗朝廷百官的枪盾,强如党羽满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也仅仅是崇祯帝这么一个刚登基的新君就轻松拿下,太能说明问题了,因此土木堡之战的真正罪魁祸首,应当是皇帝朱祁镇无疑,而王振公公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的进退失措、指挥不当背锅罢了。

在所有关于土木堡之战的相关记述中,朱祁镇这么一个成年人,整场战争中居然就像个王振的提线木偶,王公公怎么说,他便怎么去指挥群臣三军去做,全无半点异议,这怎么可能呢?

作为大明帝国皇帝的朱祁镇会智商低下、神智不正常?事事听一个下人的?这位神通广大的王公公,纯粹是在史书中某人的决策失误背黑锅?君看后来朱祁镇归来复辟之后,还为王振立庙纪念,就知他并不恨王振,而且有些怀念和感激--难为了先生为他背锅了。

所以,米柱可以断定,土木堡之变,没有什么阴谋可言。

土木堡之变后,整个大明王朝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京城门户亦已洞开,经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时期的帝国经此一败,竟到生死存亡关头,正统十四年八月癸亥: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

大明此时未灭,有于谦等趁势而起,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只能说大明气数未尽,这个由一个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朱棣、郑和、于谦、戚继光、王守仁、朱载堉、杨慎、沈练、李时珍、海瑞、高拱、张居正等英雄守护的大明皇朝命不该绝,在此危难时刻,有英雄挺身而出,拯救天下和苍生。

比如现在的我,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米柱经常在美美的想。

土木堡之变后的仕大夫集团势力急剧崛起,只能说是因势而起,时势造英雄。

而且他们也知道了一点,有一个弱智的皇帝,是多么坑爹的事,所以皇帝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自此皇权与仕大夫共治天下,皇帝被限制在皇宫之中,武人被全力压制,地位急剧下降,皇帝不甘皇权旁落,捧起内廷,与之相斗,你内阁有票拟之权,但内廷有批红之权,斗个不亦乐乎。

大明二百多年,就是这样渡过,二百年的重文轻武政策,让大明腐败虚弱到了极点,这才会有建奴的崛起。

米柱现在进行大反攻,也有一点明确的事,他在为皇帝收权,但是并不是一味的无条件屈从,而是将权力集中在军机处,军政大权是由军机大臣们负责,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不会听从皇帝脑袋一拍,异想天开式的指挥。

皇帝是可以有想法和意图,但是这意图必须经过军机处的完善和认可,变成可执行性的计划。

朱由校与老宗祖朱祁镇相比,高明不到那里去,但是他有一点优点,那就是自知之明,自己不懂的,就交给懂行的人去干,结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效果相当的好。

米柱与皇帝相处,并不是像外界所传的,一味的媚上取宠,其实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皇帝。

皇帝你敢吹万能?请问这一堆数学课怎么做?你能和太监比高音?能看懂专业的军事地图?会看星图?会填词作诗?所以皇帝是一直的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人和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国家的基石是文治武功,任何一种单独极端的方式,都会让国家走向衰亡,武夫当国,就会有唐末的藩镇之乱,而武文轻武,宋徽宗父子的下场够惨了吧?老婆女儿尽成了女真人尽情蹂躏糟蹋的妓女,最后死在了异国,屈辱之极。

大明的内阁制度是不错的,至少有可能转化为君主立宪制,只是他们将武人排除在外,不懂装懂,让这制度未出生就畸形化。

米柱则希望,大明最终是走向君主立宪制,天下人共治天下,内阁负责内政,军机处负责军事,相互取长补短,让国家良性发展。

君主立宪制这种虚君共和是未来治理国家的主流方式,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这就避免了国家由一个人治理,如果这个人老了,昏庸了,国家就悲剧了,他朱氏可以不在乎天下得失,但是米柱这等天下人自己在乎呀!皇帝可以无视天下人的生死,所以他们这些天下人就必须自己的重视了。

英国,是世界上最君主立宪制国家,现在还没有开始呢?这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君主立宪制确立初期,英国国王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并没有超越于王权之上。但随着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在后来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权力的转移,制度的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踘而就只会煮成了夹生饭,现在大明还是朱家当家,还是皇帝当家,但是他种下了这种子,就会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最后成形。

就像这内阁学士,一开始只是为皇

帝写诏书的助手,官居五品,离开了皇帝的护翼支持,什么都不是,现在呢?这是成长为百官之首,是有实无名的相国,只是改名为首辅而己。

如果他们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发展成为君主立宪制这是迟早的事,这才是为大明续命的方法呀!

现在,他们都知道,在献俘之后,就是短兵相接之时。

最新小说: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大宋小王爷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大唐:神级选择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秦:仙国帝君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锦衣佞臣 独宠贵妃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