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吧 > 武侠修真 > 驾风歌 > 第七章 兰花劫指 二

第七章 兰花劫指 二(1 / 1)

饭后羽少去了大殿,俞嫣和沈冰早早歇息去了,与一众秃驴辩论佛经她们自觉不妥。诸葛枫和厉海随后也去了大殿,想见识一下这小小院寺为何托大,自夸为武林之源。

宏泉大师正坐在昭明太子像前,院寺弟子围成一圈,看到羽少他们一伙来了,自觉的把圈扩大,羽少就坐在宏泉大师身边,诸葛枫和厉海对面而坐。

“今天这位施主讲到了昭明太子,我就从这引开话题,大家可以辩论,但要有次序,不可乱杂。”宏泉大师指着羽少开口了。

“好”大家都附和着,安静下来听宏泉大师说经。

宏泉大师看着对面的诸葛枫和厉海说道:“前面的两位施主,一直盯着大殿的柱子,一定是对柱上对联甚感兴趣,老衲就先讲讲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的事情吧。”

提起梁武帝,佛门中人大都听过,也都知道当年达摩祖师和他的那段著名的对话。也许大家根据这段对话,认定梁武帝是个只修外在功德、不明大乘佛理的门外汉,是一个反面的悲剧人物。他最终被饿死的命运,似乎也或多或少地佐证了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诵过金刚经的人知道,金刚经起始便是“法会因由分第一”。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金刚经的三十二分则是昭明太子所作。相信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太子。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的开创者,他给谁做“山中”的宰相呢?给梁武帝。

达摩祖师、宝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称“梁代三大士”。梁武帝虽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但与另两位却过从甚密。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的公案,以及“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都非常有名。

汉地寺庙的全面素食,起源于梁武帝的“制断酒肉”。

现在拜忏所用的《慈悲道场忏法》即《梁皇宝忏》,也是由梁武帝发起,由志公禅师等制做而成。

梁武帝佛道皆通,他还把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华大地思想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大力支持佛教,使南朝佛教至梁代达到顶峰,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佛教。

梁武帝才识广博。他不但天资聪颖,而且一生刻苦,精通军事、经史、书法、棋艺、音乐、绘画,还大力提倡文化,使得梁朝的文化事业发展成东晋以来最为繁华的时期。《南史》如此评价:“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梁武帝大孝。“萧衍六岁时,母亲死,萧衍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父亲死时,更是悲痛得形毁骨立。他的儿子昭明太子也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太子悲痛欲绝,饮食俱废。

梁武帝非常节俭。“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自花甲之年当上皇帝,后半生总共只做了五件新衣裳。为了节俭,冬不烧碳,夏不饮冰。他还素食,“豆羹粝食”,且每日一餐。

梁武帝以“仁”治国,勤于政务,政绩斐然。诗文才华极高开拓七言诗。

如此,这位“佛心天子”梁武帝,绝非泛泛之辈,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大慧。

那在佛门中人看来梁武帝造诣如何呢?应该讲他自己严持戒律,佛学素养也是非常不错的,曾亲自讲过涅槃经并做注解。涅槃经义理深,内容广,能为它做注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很深的佛学底蕴。他能和三大士同一时代,而且互有关联,应非偶然。任何教法的兴盛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扶持。梁代的佛教之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实有赖于梁武帝。他就好比印度的阿育王,对推广佛教不遗余力。至于他对佛性的领悟,客观讲理上是应该懂的,只是事上尚未实证。这也难怪,做为国君,虽然晚年他将主要精力都用于修持和推广佛法,但毕竟没办法像出家人那样专心禅修。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还不如无职务的居士更方便专注于实证佛法。再说,那时虽有宝志公和傅大士,但顿悟法门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还没有成熟,达摩祖师也才刚刚来到中国。所以梁武帝在当时未能开悟实证第一义谛,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做为一国之主,他为佛法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菩提心而言,这又远胜过自悟自度的普通佛子了,当时和后世多少人因他而受益!开悟嘛,这一世不行下一世继续努力,或在佛国净土再下功夫,但这一世就能利益很多人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有位有权有慧才可以办得到。梁武帝可称圣主。再说他与达摩祖师话不投机之后,经宝志公的点拨,也曾要派使者追达摩回来,这就证明梁武帝不是孤傲之辈,是懂得悔改的虔诚佛教徒。

至于梁武帝晚年在治国方面的失误,主要在他没有了时间和精力。身为君主,学佛是个人的事情,但治理国家是万民的事情。他首先应该把万民的事情处理好,再来忙个人解脱的事情。可人一旦对某事过于专注,难免就会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他不能明白这一点。所以就治国而言,他晚年确实有误,这是不必替他开脱的。但是,国事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难以未雨绸缪。易人处之,也未必就能高明到哪里。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尽善尽美的。

梁武帝还让老衲联想起了唐太宗、唐玄宗。唐太宗道佛并宗,治理国家方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佛教方面支持玄奘法师译经,极大地丰富了汉地的佛教典籍,泽被后世以及东洋。唐玄宗早年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晚年却安于享受,用人唯亲不思进取,终酿成“安史之乱”,被迫退位,最后郁郁而终,结局悲惨。唐玄宗的结局与梁武帝有些类似,但是梁武帝晚年是专注于佛法修持,始终做到一切简朴、不近女色,并大做佛事功德;而唐玄宗晚年却是贪图享受,在声色犬马中居安不思危,并大兴土木修建华清宫,只为**享受而已。他们开创的盛世,基础也不同。梁武帝是处在割据乱世之中,他建立卓越政绩的基础,就比继承贞观之治大唐伟业的唐玄宗要差得太多,困难也是后者所没法比较的。他二人也有相似之处,即国力都是因经受叛乱而由盛至衰,本人也不得善终。梁武帝是侯景之乱,唐玄宗是安史之乱。梁武帝勤于政事,刻苦节俭,舍身为寺奴,有着佛教徒风范。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最后问:“对朕者谁?”

达摩祖师回答说:“不识。”

当时大乘佛法尤其禅宗刚刚萌芽,要能领略达摩祖师的奥义,确实非常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梁武帝是草包,因为就算到了今天,大乘佛法在中国经过一千来年的发展,又有几人能真懂得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呢?又有几人实证了圣谛第一义呢?

再说说昭明太子。此太子有其父梁武帝的风范,聪明、刻苦、简朴、孝顺、仁厚、智慧。昭明太子可谓神童,“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太子所编的《昭明文选》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曹氏父子领军的建安文学。佛学方面,太子也造诣极深,相信不在其父之下。他的金刚经三十二分则,对后人翻阅吟诵金刚经有极大的帮助。三十二分则完全体现了他在文学和佛学两方面的深厚素养。老衲有时想,如果是他昭明太子而不是梁武帝跟达摩对话,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悟性有没有可能比梁武帝更好一些?可惜啊,他无缘得见达摩祖师,并在梁武帝和达摩祖师的对话之后过了大约四年就去世了,这又怎能传承佛法心印呢?

我们今天研究、读诵、修持金刚经,除佛陀、须菩提长老和译经者之外,还应当感恩于昭明太子。而如果没有梁武帝的提倡和亲自实践,佛法在南朝不会如此兴盛。昭明太子缺乏大的环境和熏陶,也难能有这般的佛法见地为金刚经做分则。所以,饮水要思源,我们对梁武帝父子应心存感激之情!

金刚经易读难懂难通,因为金刚经是出离心、空性、如来藏和菩提心六度万行的高度结合,融会了大小乘佛法。修持金刚经就是在修持成佛的法门。而如果不先对这几大要点有所了解,要真懂金刚经是不可能的,真正做到通达金刚经,老衲想至少应该是在开悟之后。

喜爱此经的学人,金刚经也是可以诵的,尽可能随文入观,读诵一遍或几遍后,放下经书,安然而坐,保持心境,久久自会受益。金刚经有助修慧,如果只是迷恋功德,心口不一地朗读,那应该没什么大用的。

再来说说昭明太子。影响至深的著名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原本为生涩难懂的连贯长篇经文,后经昭明太子等人的编篡,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还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修行之人无不受之惠泽。

昭明太子死于自家所建的后池游园,当时宫中对太子有一些不利的传言,太子显得有些寡郁。雕着鲜艳花朵的船行驶到池子中央,突然船身一震,而太子此时正采摘一朵荷花,掉到了池子里。船上的人慌忙跳进池子把太子救上岸,经过好一阵摇晃呼喊,太子才醒转过来,痛苦叫喊,大腿鲜血淋漓,摔伤了胯骨,煞是叫人心痛紧张。于是下人就准备将此时禀告皇上,却被太子拦住。太子言:“父亲国事繁重,何必为一点小伤去惊动他呢?”但多天后伤势不见好转。梁武帝多日不见太子,甚念。就差人过来探问,太子便以偶感风寒为由打发了使者,还呈信一封,告诉父亲自己生的小病,不要为此担心。可到了四月,病情忽然恶化,躺在床上已不能动,神智也不太清晰,浑浑噩噩的。侍从们不敢再怠慢,赶紧告知梁武帝。梁武帝闻讯大惊,立即赶过东宫,可惜的是太子已经气若游丝,生死一线,不久就撒手而去,是年才三十一岁。梁武帝晚年丧爱子痛不欲生,老泪纵横。下诏书以天子之礼殓葬太子,加谥为昭明。五月葬于安宁陵,下诏命司徒左长史写作哀册文。

昭明太子生而聪睿好学,美姿貌、善举止,重孝道。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周易》、《诗》、《礼》、《尚书》、《春秋》,悉能讽诵。他读书一目数行,过目皆忆,文字般若,有慧根。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高祖弘扬佛教,亲自将说,太子亦崇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中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谈论不绝。太子自立三谛、法身义,并有新意。太子的宅宽仁厚与至孝甚为当世和后世人们传颂。太子十六岁,生母病危,便从自己居住的东宫搬到永福省母亲居所,朝夕伺候,替其衣木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更是悲痛欲绝,饮食俱废。还是在父亲的几次下旨劝逼后才勉强进食,也仅仅食用一些蔬果。原本身体健硕的他,在守丧除服后已变得羸弱不堪,官民得见无不感动落泪。太子的仁厚亦是人所共知,在他仅仅十二岁时,一次观审犯人,在仔细研究案卷后,认为过情可原,可轻判。于是要求临场刑官从宽处理该名犯人。父王萧衍得知,对太子的宽厚表示嘉许。后每逢此类事由,多人恳请太子作主,太子良善深得民心。那时战争频发,京城粮价疯高,太子就命令东宫上下缩衣减食。每逢天寒地冻就派人将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队事务的时候,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正因为太子具有这些高尚的品质,才赢得当世以及后世人们普遍爱戴和尊敬。

昭明太子所居东宫藏书三万余卷,后人赞颂: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太子年岁虽不大,却学古贯今,造诣匪浅,有很高的的文学才华和鉴赏能力;更是一位识人懂人有度量的明人,他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故身边常年追随着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才子,昼夕研读论文或商榷古今。太子治学严谨,勤奋不息,无论夏冬,笔耕不缀。

最负盛名的《昭明文选》是一部记述研习先秦以来文学史的珍贵文献。太子的风雅生活在当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对当时世道浇漓的讽刺人赞他为史上最有人文气息的太子。昭明太子之美德时至今日仍如闪闪耀光之金子,无论置放何朝何代,都会是值得推崇的中国人文的典范。太子生命短暂让人缺憾,却留下旷世良行。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达摩随后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以二入四行首传大乘,他所到之处,均以禅法教导学人。随之功成的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并创举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会贯通。

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断臂立雪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五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

还有个只履西归的传说,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

达摩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要,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五代祖师的弘传而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一脉——禅宗,被称为最有特色的佛教宗派。菩提达摩大师也因其高行被尊为禅宗初祖。其所传禅宗心要影响了所有佛教圣地。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传,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禅宗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并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

达摩祖师、宝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称“梁代三大士”。梁武帝虽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但与另两位却过从甚密。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的公案,以及“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都非常出名。三人论道谈禅机,彼次惺惺相惜,胸中所学毫无保留,达摩把还没梳理的内功心法和武功绝技也尽数教与宝志公、傅大士,昭明太子三十二个分则《金刚经》多有请教宝志公、傅大士,两人对早生慧根的昭明太子甚是喜爱,与他一起经常谈论达摩祖师的佛学见解,武功的高深莫测。与他一起注解《金刚经》的同时,也把达摩祖师的武学一并说与了他。

昭明太子就在大盘山天池边分则《金刚经》,并附上了达摩祖师的武学秘技与最后,这手写母本就留在了大盘山昭明院寺,世间流传的《金刚经》三十二个分则可没有达摩祖师的武学记载。宝志公、傅大士和昭明太子并没有习武,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后在嵩山面壁九年才有了少林绝技。昭明太子离开大盘山不久就死去了,当初与他一起分则《金刚经》的人为了纪念他,就在这里建造了昭明院寺。并有僧人开始修习达摩祖师的武学,可到如今《金刚经》三十二个分则的手抄母本已经不知去向了,但是却比之少林的武学鼎盛要早了几年,为武林之源实至名归啊。昭明太子也成了‘案菩萨’,受世人敬仰,享世代烟火。

宏泉大师说完故事,开始讲解三十二个分则《金刚经》,羽少饶有兴趣听取《金刚经》,有宏泉这样的高僧讲解,机会难得,羽少安静的边听边思考,佛教禅义甚是高深,羽少有慧根倒是一下明白了宏泉大师的教义。宏泉大师讲经慢条斯理,羽少认真聆听圣谛第一义。

厉海和诸葛枫听完有关昭明院寺的故事,已经昏昏欲睡了,现在宏泉大师开始讲解经书教义,更是不明就里,告辞羽少回厢房歇息去了。

最新小说: 我家小师妹天下第一 遗珠放飞自我的带娃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列表 契约成婚,总裁宠妻30天言晚 大道破天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慕容复东方晴 从龙女开始修仙 我的情敌信息素过敏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女总裁的绝世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