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终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三个广告牌》讲述了一个母亲,因为无敌头案件往往都是不了了之,便想出了利用广告的形式去抓住强奸并且杀害自己女儿凶手的故事。
小镇上的警长虽然多次劝说这位母亲放弃广告牌这种过激的行为,但是警长在主观上依然站在母亲的一边。母亲的追求是抓捕住罪犯,不管需要付出什么样子的代价。而警长的职责就是维持好治安,而这个治安的范围同时也包括让这位母亲可以放弃挣扎、继续生活。但是自己的女儿被奸杀,凶手逍遥法外,试想任何母亲都不会轻言放弃对凶手的寻找;而对警长来说,能做的就是一次一次的劝说。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去尽职尽责,母亲如是,警长如是。
谁知得了癌症的警长,不愿意忍受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在这位警长去世之后,警局的一名警员因为悲痛,认定是这位母亲的广告行为让警队受辱,警长才会自杀,便开始了对母亲的各种报复。
但是人心中的善良总是无法被掩盖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广告牌被烧毁,气愤之极,虽然不知道是谁所谓,她便将矛头指向了警局,在反复打电话确认警局没人之后,开始了对警局的纵火行为。谁知那位经常报复这位母亲的探员依然在警局,因为听音乐没有接到电话,身陷火海。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这位警员毫不犹豫的拿起了那个被奸杀女孩的案卷,冲出火海。
母亲在纵火之前反复确认警局是否有人是善良的,警员拼死将案卷保存完好也是善良的。本来应该是好人与坏人的斗争,或者是坏人与坏人的斗争,因为这样的一个无头案,演变成了好人与好人的斗争。更加可悲的是,就像是丢失孩子的家长,与办案的民警歇斯底里一样,也许是因为法律的不完善,但却让本来应该并肩作战的人们背道而驰,恶语相加。
片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目标,却做出了很多错误的举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这些出发点也都是对的。也许恶的残忍就在这里,伤害到特定的人并不是恶的目的,而是通过一个恶**件,去毁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社会的对善的向往和追求。但是这个电影却通过一个恶**件让人们看到了善德的光辉,原来能够治愈我们的从来不是对犯罪的惩治,而是我们因为伤害而产生对他人的关怀;因为痛苦而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因为苦难而产生对他人的包容。
在电影的结尾依然没有找到作案的元凶,母亲与这位警员在这么多的经历之后,必须给彼此一个交代。他们选择拿起武器,去惩治所有的强奸犯。我相信这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因为面对伤害,我要的并不是报复、仇恨、苦痛,而是当有人在我们面前施暴时,可以挺身而出,让同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在他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