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吧 > 女生耽美 >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处处细节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处处细节(1 / 1)

那么祝守一在说着说着,却是见炳叔有话要说了。

炳叔这个人居然喜欢抠细节,这点倒是让祝守一没想到的。

不过抠就抠嘛,祝守一此时随意想想就是有两个细节可以抠一抠。

首先,西游记里有一个不怎么受关注的小情节。

那是在一个叫五庄观的地方,受不了清风明月两个小道的嘴碎骂街,天生骄傲的孙猴子,竖起了他的大棒,推倒了人参果树。

闯了这样的大祸后,原著是这么写的:孙悟空接连找了福禄寿三仙、东华帝君和瀛洲九老,都没能找到医树仙方,最后去找救苦救难的观音,救了人参果树。

就像是“有困难找警察”那样,一切都挺顺理成章的。

但祝守一重温86版西游记,才发现电视剧在这中间加了一段戏。

要知道,电视剧前后只有25集,很多地方能删减的,就直接删减了,比如火焰山漫天神佛的大戏,直接就让一个哪吒替代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老版西游记的编剧和导演们还是加了这一段剧情。

而他觉得,品这个剧情,细品这个剧情,才能明白老版西游记好在哪里。

我们从头看。

那天,其实是孙悟空第一次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麻烦。

五庄观这会,沙僧刚刚加了进来,师四人刚刚聚到一起,西天取经也才刚刚开始。

那时候,孙猴子还没有被社会蹂躏成老狗,还不知道怎么虚与委蛇,更没看透这个世界的规则底线。

那会,他也还太年轻。

刚进社会没多久,就摊上这种大麻烦。打吧,打不过镇元子的“袖里乾坤”;逃吧,翻不过镇元子的五庄道观;救吧,自己也救不活人生果树。

听着镇元子那些似是而非的恐吓,“这和尚是出家人,且与我取出七星鞭来,与我人生果出气”,“把清油熬上一锅,烧得滚了,下油锅扎他一扎,与我人参树报仇”,孙悟空明显慌了。

“好大圣,按落云头,上前叉手”,孙悟空低了头弯了腰,还上前行了一个叉手,语气也低到了尘埃里,左一句“好不好”,右一句“如何”,“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

好不容易,向镇元子讨了三天的宽限时间,孙悟空赶紧求人帮忙。

但是,从通讯录的第一行找到最后一行,什么三山五岳蓬菜仙岛,什么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同学,都找了个遍,他们都表示爱莫能助。

这个时候,直接去找观音是可以的,但总感觉缺失了点什么。

因为在孙悟空推倒了人参果树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捅了篓子的孩子,站在墙角,搓着裤缝,不能独自善后的无助。

这会他不该直接找“警察”的。

所以,老版西游记就在这时候加了一剧情:让孙悟空去了一个地方。

不是水帘洞,也不是东海龙宫,而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那个地方,孙悟空五百多年没有回去了。他和菩提祖师闹过矛盾,祖师说过,出了这个门,以后惹了事别来找他,也别和人说起他的名字。

我不知道那天孙悟空有多挣扎,他最终还是回去了。

说实话,这一段笔一丢让我来写,我就是喝多少瓶六个核桃都写不出来的,都五百年过去了,怎么见面,见面说些什么,还是说相顾无言,两眼泪汪汪吗?

都没有。

电视剧画面一转,遍布的蜘蛛网,孙悟空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树屋倒塌,满目苍夷,那些和他一起练功的人走了,那个很厉害的菩提也不在了。

孙猴子忍住了,他又来到了后山讲堂,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菩提的地方,还是蛛网逼布,四下无人。

这会,天生骄傲的猴子没忍住,满眼垂泪,但没有说什么“物是人非事事休”,喊了三声“师父,师父,师父”。

就是这种洗尽铅华、洞察人情的台词,一声比一声扎人,换成什么样的都不行。

因为人真正难过的时候,是说不出什么话的,只会重复着对方的名字。

然后孙猴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是真的难过了,就像是你在学校犯了错,你犹豫了很久,究竟要不要告诉父母,最后回了家,却发现他们不在了。

这时候很冷,那种世态无常的冷,冷得人颤栗。

也就在这个时候,半悬空传来菩提祖师淡淡的声音:悟空,悟空,你知道错了吗?

一下子,又把人从冰窟窿里拉了回来,那个人,他还在。

“你知道错了吗”,同样删繁就简的台词,直接就往人心里钻。

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仔细一想,很容易就想到,此番求人时的四处碰壁,五百多年的茫茫浮沉,一如当日相见的谆谆教诲,这些都被编剧写进了这句话里。

而孙悟空认了错后,那个曾经神通广大的菩提祖师,依旧没有出现,也没有出手帮他,只是告诉了孙悟空一个受用一辈子的经验:

茫茫南海,必有医树仙方

到这里,这段两分钟的小剧情就结束了。这段小剧情,初看不以为意,但现越咂摸,越觉得心意难平。

而86版西游记,它好就好在这样的细节上。

在原著里面,虎皮裙是孙悟空自已缝的,唐僧没有在油灯下为孙悟空缝着虎皮裙,没有扎破手指,他们之间只有“你若不听,我便念那话儿经”;

唐僧也没有和女儿国国王游园,没有说今生来世,只有“我怎肯丧元阳”的嫌弃;

在原著里面,妖都是不得好死的,那些和唐僧吟诗作对的树精杏仙,没有答终没有被饶恕,一个个都被连根拔起。

所以,原著的西游,是个现实的世界,它有等级尊卑,它有残暴掠杀,它是阶级固化的,它是不讲感情的。

86版西游记,它拍出了原著没有的酸与涩,拍出了原著也写不出的那种温存,它就在诸如灵台方寸山这种地方,为我们敲开了一个裂痕。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86版西游记,就引导着那束光,照进了这个冷酷到让人绝望的西游世界。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个孙悟空回到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一处拍得天衣无缝。

“灵台”是心,“方寸”是心,“斜月三星”也是个心字,所以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就是心里挂念的一个地方。

一个成年人最无助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地方,总会想起心里的那个人。但是,我们可能都回不去了。

这个地方,孙悟空有,我们每个人也都有。

方寸山也好,缝虎皮裙也好,女儿国游园也好,老版西游记里这些值得细品的故事,是一群会拍戏的人,看懂了原著,也历经了世故,埋进去的彩蛋,塞进去的光。

所以,如果概括86版西游记的经典之处,恐怕就是这十个字:

举头望神仙,低眉思人间。

这便是其中一个细节了

这里祝守一再说说第二个他想到的细节。

而其中祝守一可以说最喜欢的剧情是乌鸡国那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也是有着细节的。

乌鸡国可以说是电视剧和原著区别最大的一劫之一。

电视剧不仅加了原著里没有的那个太监,甚至把表达中心思想最关键的信息都给删了。

原著是这样的。

死去的真国王托梦给唐僧,求他降妖。

悟空变了只兔子,把正在打猎的太子引到宝林寺,并告诉他当朝国王是妖怪。

太子于是偷偷进宫与母亲对质,确定了真相。

悟空骗八戒把真国王的尸体从井里驮出来,并从太上老君那要了仙丹,救活了国王。

之后妖怪被悟空揭穿。

悟空刚要打杀他,文殊菩萨赶到,说了句永恒的手下留情,收走了妖怪。

电视剧没有交待的关键信息是:

原来妖怪并非无缘无故的害死国王。

当初这国王好善斋僧,如来决定派文殊来度他归西,成金身罗汉。

因为不能原身相见,文殊变做一个凡僧,问国王化些斋供。

谁想几句言语相难,国王便把文殊丢在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

如来很生气,于是派妖怪推国王下井,浸了他三年,以报文殊三日水灾之恨。

大致剧情就是这样。

原著当然要详尽的多,前后一共五章的篇幅。

二作者写西游记的初衷

我们知道西游记看似是部神魔小说,其实写的还是现实中的事,表现的还是现实中的人,讽刺的是黑暗的明朝社会。

由于明朝的残酷统治,因此不利于政府的事,作者不能说。

别说明朝了,哪朝哪代都一样,只要它是由人组成的社会。

但吴老爷子实在憋的难受,怎么办?所以他只能采取春秋笔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初衷。

谷鐉/span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描绘出事件的全貌,隐藏的真相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

但即使这样,西游记在当时还是成了禁书。

三国王真的错了吗

回过头来我们看,乌鸡国费如此多的笔墨,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呢?

我们还是来看事件的起因。

起因是文殊菩萨来找乌鸡国王化斋,但他不是真来化斋的,而是微服私访来考察国王的。

其方式就是言语相难。

结果国王没通过考核,把菩萨扔进了河里。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事。

那么他俩到底谁对谁错呢?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因为原著并没有说文殊是如何言语相难的。

如果文殊仅仅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国王因为自身素质不行就绑了他,那就是国王错了。

如果文殊骂了国王的八辈祖宗,那身为九五之尊的国王没有杀了他就已经是仁慈了。那就是文殊错了。

有人说既然文殊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又是如来的公派钦差,应该是光明正确的吧。

这可不一定。西游记跟别的著作可不一样。它是讽刺小说,里面谁都可能是坏人。

记得有人问一个学者,红楼梦里麝月洗澡,贾宝玉究竟参与了没有?

学者回答说:“研究红楼梦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靠红楼梦混饭吃,

一种是想靠红楼梦混饭吃,混不上的。

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共有三种答案:

一种是参与了,

一种是没参与,

第三种我认为最真实,那就是你认为他参与了还是没有参与,那就是你的答案。”

其实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看读者自己怎么解读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读一切小说的指导思想。

其实西游记从成书到现在,每一代的人都会根据当代的时代思想赋予它新的内容。

就拿杨洁的电视剧来说,它也是根据当时的思潮对原著进行了删改的。

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吴承恩的那个西游记了,最起码不完全是。

我不相信现在网上那么多解读西游记的观点,都是作者吴承恩的心中所想。

但它只要说的合情合理且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一定的作用,那它就是正确的。

所以说不光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哈姆雷特。

四乌鸡国寓意

回到乌鸡国。既然作者没有明说谁对谁错。那就有两种解读,

一个是国王错了,

一个是文殊错了。

当然相应的讽刺的现实也就有两种。

我们先看第一种,国王错了。

也就是说国王并不是真心的好善斋僧,而是在作秀。

就像那个好龙的叶公一样。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喜欢龙,所以真龙下界来找他,他吓坏了。

乌鸡国王也是这样。

他潜心向佛的消息传到了如来耳朵里,如来很是感动,决定度他归西。于是派文殊变作凡僧下界视察。

谁想刚问了第一个考核问题,国王就生气了,把微服私访的钦差绑了,丢进了河里,闯了大祸。

结果招致了三年井底之灾。

如果这么解读,作者讽刺的就是像乌鸡国王这样残暴专制,或者善做政治秀,或者不辨邪正的官员或统治者。

支持此种观点的,原著里倒是有几个不算证据的证据。

为什么说是不算证据的证据,因为从逻辑上来说都不很严谨,所以这第一种观点只能算是推测。

一、唐僧到宝林寺借宿。

方丈一看是个破衣烂衫的云游僧人,顿生厌恶,不同意留宿。原因是之前曾收留过一伙穷和尚,不成想他们却赖着不走好几年,还整天在寺院里搞破坏。

于是方丈就以偏概全的认为所有的游僧都是坏人。

最后还是悟空的棒子出面才得以解决。

你看方丈不辨邪正。

二、国王开始不识好人,得罪了文殊。

之后又不识坏人,把妖怪变的道士当成兄弟,结果一个不留神被道士推进井里。

你看国王也不辨邪正。

三、假国王被揭穿后,斗悟空不过,瞬间又变作一个假唐僧。

这时候悟空也认不得两个,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最后还是八戒出主意说,让二人念紧箍咒,不会的就是假,这才辨别出来。

你看悟空也不辨邪正。

总之自始至终,这一劫都在讲辨邪正的事情。那作为第一主角的真国王应该就是讽刺对象。

还有一个不算证据的证据,就是真国王给唐僧托梦说五年前国内大旱,民不聊生。

唐僧说,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体恤万民。既然大旱,你就应该开仓济民,悔过前非,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国王说,不是我不放粮食,而是国库里根本就没有粮食。现在的情形是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

把国家治理成这样,可见也不是什么好国王。

第二种解读就是文殊错了。

可能文殊当领导当惯了,所以为人趾高气昂,做事尖酸刻薄。

身为微服私访的钦差,却故意刁难国王,终使国王忍无可忍。

但是有个问题。

按说作为神通广大的菩萨,文殊不会连个凡间皇帝都打不过啊。

可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待在河里三天三夜。最后还是靠六甲金身的搭救才回到西天,奏与如来。

我猜测可能这是他使的苦肉计,也可能他是为了等一个像六甲这样的证人,好在如来面前栽赃国王。

说到这里,就该提到那位西游记里唯一被骟的妖怪了,它就是害死真国王,变作假国王的文殊的坐骑——青毛狮子。

因为文殊怕他做假国王期间,玷污了后宫,坏了纲常。

于是就狠心把自己的司机给骟了。

这个文殊,心是真狠呀!

如果这么解读,作者讽刺的就是像文殊这样刻薄寡恩,小肚鸡肠的官员。

当然这第二种种观点也仅仅是推测。

其实吧说到底作者到底讽刺的是谁,这事并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一句话你以为是谁他就是谁,这或许也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

你相信那个有老虎的故事说明你善良,

你相信那个有厨子的故事说明你真实。

连导演李安都不知道到底哪个是真的,咱们还纠结个球啊。

最后顺便说一下,这一劫原著描写非常有趣。尤其是悟空哄八戒下井驮国王的对话,比电视剧还有趣呢。

而且,悟空半夜起来叫唐僧有事,唐僧本来没睡着,就是不想搭理他,悟空于是摸着他的光头,说道,师父怎么睡着了。

可以说,这里面处处是细节呀。

最新小说: 梵音(高h,玄幻,1v1) 又和心机受he了?! 快穿恶毒女配成为万人迷后 (快/穿/n/p/总/受)撩 情欲缠绵:我的出轨自白 女人如雾救赎 圣墟番外篇 极品村妇 国家一级保护天才by 你别过来――我与异性合租的情感经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