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认为:“从古未闻假南兵捍北敌者。南兵之北,譬舟之陆也。”
原兵部尚书,现任吏部尚书杨博也认为燕、赵之地,士马强悍,渔阳战卒,自古称雄,东南民素柔脆,莫任远戍,任用朱载坖调南兵北上是违背常识的,戚继光虽然在东南打的不错,但是那是对于倭寇而言的,在大明朝臣的心目中,倭寇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如北虏的。
再说了,北方作战,马军为上,而南兵素不习弓马,怎么能够在北方作战呢?况且朱载坖希望将戚继光部的六千人从浙直调往蓟镇,千里跋涉,所费的钱粮不菲,虽然戚继光是朱载坖的心腹爱将,杨博等人也不希望将南兵北调。
对于杨博等人的意见,朱载坖并没有采纳,一方面杨博本来就不了解戚继光等人,二就是杨博的这个建议是包含私心的。现在九边的总兵等将官,多出自山西及宣大两镇,山西将门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九边所称名将,多是山西人,而朱载坖现在准备从南方调兵来,显然就会触动山西将门的利益,所以杨博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朱载坖显然并没有将杨博等人的话听进去,朱载坖下诏,调原浙直总兵官戚继光及麾下浙兵六千与蓟镇,充任提督蓟辽等处军务事兼蓟镇总兵,原宣府镇总兵、丰州伯马芳升任提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事,原蓟镇总兵官李成梁调任宣府镇总兵官。
同时对于东南的防务,也作了调整,戚继光调走后,原浙直总兵官撤销,刘显任浙江总兵,汤克宽任南直隶总兵,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以应对在两广、福建日益猖獗的海盗。
对于朝中的非议,朱载坖予以了坚决的回应,朱载坖下诏称:太祖定鼎应天,削平天下,所用者淮泗之兵也,何言南兵不堪也!
在朱载坖的强硬推动下,戚继光部得以北上。除此之外,对于整个大明的边防,朱载坖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整顿了,之前徐阶已经派遣御史清军,核实士卒人数,减少军费的浪费了,朱载坖还有进一步的整顿军务。
戎政莫急于马政,马匹是现在战事最重要的物资,没有战马,官军始终在战事中出于劣势,保障官军的战马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朱载坖决心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保障现有的战马,大量朝廷的战马从太仆寺拨给官军之后,官军饲养不善,或者根本没有足够的饲料饲养这些战马,导致战马死亡。朱载坖为此下令,统计各镇实有战马数量,照战马数量拨给豆料、马草,同时各级军官要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战马大量死亡的,都要受到严惩。
除此之外,就是马匹的收购了,大明原有的马户制度现在已经算是基本崩溃了,就算是马户交上来的马匹,也多是不堪乘骑的劣马,官军所需要的马匹,大多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