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端木莊,一直都是杜如鳳在打理。
她也素來公正,為人又和善,故而在莊內眾人心中,威信極高。
得到莊吏稟告,杜如鳳不禁莞爾一笑,倒是也不急,領著幾名婢女施施然出了莊院。
一眾佃戶見杜如鳳出來了,趕緊紛紛作揖見禮。
“見過夫人。”
“夫人安好。”
杜如鳳輕抬手臂,示意了一下,方才還喧鬧不止的人群立即安靜的下來。
“諸位的心思,我已知曉。但我家大郎卻並非胡鬧,而是在為諸位謀福。水車確有其事,並非我家大郎信口開河!”
她這番話,自然比孫監莊所言令人信服。
但無需人力,便可自行提水灌溉,這又實在超出眾人的想象,一時間,佃戶面面相覷,卻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佃戶中,一位老者站了出來,恭恭敬敬朝杜如鳳躬身揖禮:“夫人,請恕老朽無禮,小郎君所言的水車,莫非是真的?”
杜如鳳很肯定的點頭:“自然不假!”
她雖然並沒見過什麼水車,但既然話是兒子說出來的,連她夫君端木丘也點頭認可,那就決計錯不了。
她兒子可是能寫出《紫騮馬》與“人面桃花”這般詩句的天才,那能錯得了?
端木天的話,佃戶們可以不聽,但杜如鳳的話,他們卻不能不信。
眾人互相看看,一時倒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就聽杜如鳳又開口說道:“諸位既然來了,正好我也有事告知諸位。”
“夫人儘管吩咐便是。”
杜如鳳環顧眾人,朗聲說道:“我家大郎,為諸位謀福,嘔心瀝血造出了水車,今後諸位再不必擔心田地灌溉一事。如此一來,莊裡的田地便再無區別。今歲無論上田還是中田的粟米產出,想必都會超過兩石!”
大唐畝產,平均只有一石左右。
《新唐書·食貨志》中有記載,“墾田三千八百五十餘頃,歲收粟二十萬石。”,畝產一石多點。
但京畿的良田,產量卻有兩石多。
《新唐書·食貨志》還有這樣的記載,“京畿之內,每田一畝,官稅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畝至一石者,是二十倍於官稅也。降及中等,租猶半之,是十倍於官稅也。”(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