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是两个刚刚熟络起来的人,各自守着自己该在的位置和一条礼貌的线不能逾越。
如果是陌生人,这样很好。
可惜他们是父女。
顾蓁与康国公说了很多,到底不曾说出什么真心话。大概都是我在宫里面很好的安慰话,这么多年她已经说得习惯了。
这段谈话也不过维持了一刻的时间,顾蓁不想让萧屹难做,于是起身笑道:“今日能够与父亲见一面,已经是意外之喜陛下恩德。女儿不敢任性,只能先与父亲告别。”
似乎在这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康国公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陪着一个孩子长大的时光。他常年驻守在外,只是害怕回去面对康国公府之内一景一物想起已逝的故人。康国公想要抬手去握一下她的肩膀,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情,却在一抬手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女儿已经贵为明嫔,容不得他如此了。
这个时候顾蓁柔软光滑的衣角路过他的手背,那件绯红色绣着银纹流云的美丽衣裳重新被雪白的狐裘覆盖住。顾蓁回过神屈膝一礼,漫声道:“女儿拜别父亲了。”
康国公扶起她,轻声道:“等为父下一次回来,给你带边关的特产。”
顾蓁微微笑了一下,没有说等着,没有说什么别的,再次屈膝起身便转身走了出去。迎面而来是桓越隆冬时节的寒冷北风,料峭之间有着寒冷时特有的梅香。
她没有再去回头,而是笑着看向此时站在门口的小孟子,此时他身上散发着和她一眼在温暖室内出来的白雾。
顾蓁笑道:“辛苦孟公公等着了,还请劳烦派个宫人送我父亲出宫门。公公回去复命时替我谢一谢陛下,只说等到陛下这两天忙完了,我亲自去谢陛下。”
小孟子常常受她恩惠,顾蓁如今也得陛下青眼,自然愿意给顾蓁两分薄面道:“明嫔尽管放心,奴婢一定会将国公爷送到宫门口。”
顾蓁扶着清水的手上了肩舆,一路浩荡回去了。小孟子站在她身后目送她远去,不禁在心里感叹陛下还不曾见过明嫔如此打扮,自己就算是半个男人也忍不住目眩神迷。
小孟子略站了一站,掉头笑着去迎康国公,深深搭了一礼道:“国公爷儿,明嫔吩咐过了,奴婢这就让人送您。”
康国公唇角牵强的勾动了一下,道了声谢就离开了。
顾蓁不曾去想起旧日的那些事,稳当当的坐在肩舆上去看冬日里耀眼的有些刺目的阳光。
那阳光里面漂泊着一点不可名状的物体,有人说那叫蜉蝣,朝生暮死,不知前事苦恼后事无望。
她心里算计着,也许用不了一个时,满宫都会知道康国公入京述职,陛下钦赐与明嫔见面,这是偌大的恩宠。不知多少人暗地里眼红,明明父母皆在京城,却没有这样的福气。
也就是当天晚上,萧屹便到了永熹堂,神色中有一丁点的得意,顾蓁刚被他赏了面子,自然要体贴上意,连忙端起感沐天恩的笑容上去接过他脱下的狐裘道:“臣妾给陛下请安。”
萧屹原本有两分既然送了礼就要看到别人喜欢这礼物的心,见她高兴自己心中也满意:“怎么高兴成这样,因为今日见到康国公了?”
顾蓁陪着他坐下,提裙挨着他也做了,亲手捧着茶盏上去奉了茶,这才满面笑容道:“是呢,算起来臣妾也有三四年没见过父亲了。父亲依稀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唯独两鬓微白,可见岁月匆匆风霜磨砺。”
“边关苦寒,垓云虽非要塞仍旧是边疆重城,自然更加劳心劳力。这次康国公回来述职中也见他兢兢业业,所以才会如此。”萧屹笑道。
他这句话说的是实情,不论康国公在别的事情上面的做派,单论为人臣子,确实不比别人差上什么。尤其是这次述职,康国公的评级是中上,完全可以换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地方任职,或者是调回桓越。
顾蓁正色道:“臣妾家族是武将出身,自然一家子都想要以身报国报效陛下,区区风霜何惧,虽九死其犹未悔矣。”
萧屹见她神情凛然如一少年女将,英气勃发之处丝毫不逊于男儿,虽然坐在自己身边却如同已经位于战场之上,心中如有一根静默的弦被拨动后发出了沉重悠远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刹那却无法就此忘记。萧屹伸长胳膊试图将她揽在怀中,消除这一瞬间内心深处不明的悸动,也许这只是对这个女子对于君王国家的忠诚:“好姑娘,这次你父亲述职很好,朕打算派他到——”
“陛下!”顾蓁垂着眼盯着萧屹身上的玄色龙纹,似乎能够感受到上面升腾的龙涎香味:“臣妾不知道自己应该听这些吗?”
顾蓁心中始终明白,一位真正能留在萧屹的心中的妃子不应当只是一直被娇贵豢养在精致金笼子里面不问俗世的仙人,而是知他的苦知他的忧陪他一生,无关风月。
这是宣妃正在做的事情,而她必须做的更好。
幸好宣妃和萧屹是一起长大,而自己年华正小,可以做萧屹一手教导出来合他心意的女子。
她说完了这句话之后怯生生的看着萧屹,眼神明亮带着明显的求知欲。
萧屹或许是上一刻的震动,或者是此时面对这双眼睛的心软,让他轻轻摇了摇头道:“你且听一听也无妨。后宫不得干政,朕也没有要你批奏折。”
顾蓁抿着唇惊喜又羞涩道:“前朝文德皇后曾说女子不得干误政事,臣妾也不敢如此放诞。只想着知道些趣事,就像是和臣妾曾经看过的史书一般。”
她说的很明白,不想知道父亲要去做什么,只想知道些故事充实自己。
她勾动了萧屹性子里那种好为人师的爱好,萧屹不再提及其他,而是简单笑道:“无妨无妨,朕给你讲一些当作消遣罢了。”
顾蓁便选择浅显却有些晦涩的地方拿出来和萧屹讨论,更多的说的还是相似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