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吏部!
李斯疲惫的放下一卷竹简,望着摆满案几的简筒,内心烦躁,秦国各地都写了功劳制的一些评定标准和一些好的建议交到吏部,他和吏部尚书王绾将那个重复的筛选出来,这个工作可不是一般的繁重。
他也看了不少竹简,可是就没有多少关于功劳评定的公平性类竹简,虽然也有,在他眼里还称不上完美,总是有漏洞可寻,功劳制虽然说也是记功。可平常记功会因为记功之人心情,喜好,和立功者的交情等因素,从而将功劳夸大或者贬低,而功劳制需要的就是将这种误差降到最低。
吏部有吏部司,功勋司,考功司和调令司共四司,在李斯看来关于功劳最重要的就是功勋司记录功劳,考功司考差功劳的真实性,准确性。
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保证两司的人做事公平、公正,而靠两司的人自觉公平公正,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为了保证两司的人公平公正按照标准记功,如今的内阁主事人蔡泽还开廷议和朝中四品以上的大臣们商议,有的大臣提议由朝廷专门培养这样的人,有的大臣建议两司的法规制定严厉一些,让其不敢舞弊;有许多建议,反正都是治标不治本,最后不了了之。
李斯是功劳制的提出者,自然是希望能尽快在秦国推行。可是,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朝中大臣们都是不可能同意的,更别说嬴政的态度。
为了这事李斯是心烦意乱,可是又没有解决之法,搞得他都有些精神恍惚。
李斯压下心中一切烦躁情绪,静静的在咸阳街道上漫无目的的走着,忽然听到吵闹声,他抬头看去,认真倾听,只见前方四人,一位少年道“你怎么证明那枚铜钱在你身上。”
有些精明的少年道“你们三个人看着,还怕我作假不成。”
李斯心里想到了点什么,可是却又抓不住,越想,那丝明悟也没有了,心里一阵烦躁,感觉浑身不舒服。
这时,那位看上去有些精明的少年拿出一枚铜钱,夹在拇指和食指中间,拿给他面前的三人看。
随后他将钱放在手掌中间,双手放在身后,然后收回,速度很快的在身上下摸索,不对是藏东西。
基本上从头到尾都被他摸过,然后伸出双手给他面前的三人看,手掌之中空无一物。
三人顿时在他身上找了起来,衣服一件件脱落没有那枚铜钱;裤子脱了,也没有;连头发里都找了还是没有,鞋子也脱了,还是没有,连嘴里都检查过了,没有。
李斯笑了笑,那枚铜钱确实是在精明少年身上。他微笑着便走开了。
三人无言了,一副过见鬼的表情。
李斯在想,三人都没一人看到,不对,加上自己不是四人吗?自己看到了啊。
明白了!明白了!
李斯心里狂喜,疾步回到吏部,拿出纸和毛笔就写了起来。
功劳制一百累功,小功,中功,大功,天功。
功勋司记录功勋,有功勋司郎中一人,员外郎四人,小吏若干。
小吏只能按照功劳标准记录一百累功,一次累功的记录需要四位小吏记录,四人将自己记录的累功上交员外郎批准才算,这样是为了防止有人乱记功劳。一位员外郎也只能记录小功及其以下的功劳,一件功劳同样需要四位员外郎记录,上交郎中批准才能生效。中功由郎中亲自前往记录,由吏部尚书和侍郎的认可才算生效。至于大功由吏部侍郎和尚书记录,内阁认可,嬴政定夺。天功则是由朝议决定。
考功司同样如此,小吏考察累功的真假,查验结果由四位小吏(也是考察之人)共同签名交由员外郎查阅,小功由员外郎和其余三位员外郎查实签名认可,才交由郎中查阅,中功由郎中核实交由尚书查阅,侍郎不得过问,尚书在交由内阁审查,保存。
如此也来,只要吏部没有问题,就算出事也只是个别,在加上严厉的秦律制约没有几人敢胡作非为胡乱记功,功劳制可以推行了。
李斯写完,自己又检查了一遍,才拿去给王绾观看。
王绾在另外一个房间办公,听小吏禀报说李斯求见,王绾点头做答,小吏离去,李斯来到王绾案几之前,脸上的激动、喜悦依然挂着,道“禀尚书大人,下官找到了。”
王绾木然,没有反应过来,抬头问道“找到什么了?”
李斯带着激动的语气道“保证考功司和功勋司官吏公平公正的办法。”
王绾这才反应过来,也是激动道“当真?”
李斯将手中的宣纸递了出去,王绾迫不及待的接了过来,越看越是兴奋道“好好好,果真不愧是提出功劳制的大才,若是果真如此,我吏部评定出来的功劳谁敢置疑。”
十日后,功劳制经过多人修改,交到了嬴政的手中。
咸阳宫,议事大殿!
内阁三人,六部六人,天策府诸葛亮,军机阁三人,廷尉府老廷尉,御史台御史,国正监监正,部到齐,恭敬跪坐两旁。
嬴政拿着功劳制和功劳标准以及考核标准观看。
写的还挺详细如对官员的考核,最核心的五个字便是——功、治、行、能、劳。”
“功”,即功绩,官员实际做出的政绩,用累功到大功记录;“治”,即治安,社会和谐与否;“行”,指德行、品行,质朴、孝悌、廉公等;“能”,指处理政务的能力;“劳”,即年龄。
功、治、行、能、劳,虽然说取五种能力的平均值,有的官位还是设有最低标准的,比如说“行”德行,一个人要是没有德行可不行,自然无法跨过六品官位,三品官位,一些必要的规定还是要有的,总不能让一个德行败坏,杀人放火,却有才能的人当官吧,那样的人当了官做起恶来才是最大的灾难。
其中‘劳’,年龄的评分较低,总不能让你没有能力还霸占位置,有能力的人却是上不来吧,
‘治’、‘功’、“能”三种的评分较高。
而且为了相对的公平些,比如说当县令,有的地方容易有功劳,有的地方不太容易得到功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的意见是将容易获得功劳的县该怎么算怎么算,而不容易获得功劳的县可以在评定出来的功劳上面稍微提高一些。
嬴政也觉得挺不错,再看到功劳的记录和检实方面,不是很满意,记功和查实都是吏部,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将会动摇大秦根基的。
想了想道“功劳查实除了考功司查实外,廷尉府可以设置检查部,专门负责所有功劳的核实。国正监下设监察部,负责监察廷尉府检查部,吏部的考功司,功勋司两司。”
老廷尉和国正监监正起身道,“老臣,谨遵王令。”
殿中众位大臣对于嬴政都快奉若神明了,他们几次廷议讨论都认为是比较完美的了,而嬴政仅仅是看了一就找出问题,还提出解决方案。
嬴政看完道“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孤有两点要求,第一,有些地方的建设是长远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有提出这种完整方案并开始行动之人的功劳标准需要重议,下一位接任者,不得停下,继续努力,仍然有功。总之孤就是要诸位知道,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第二,对于功劳的评定,除了按照标准外,再加上一条,百姓的认可和风评,这个只是作为参考,不过一定要将百姓对此人为官的看法写在上面。”
“诺,”王绾起身道。
嬴政又道“军功依然是按照二十级爵位制来算,不过,三品以上的武将立功就要用朝廷的功劳制来评定功劳。”
“军机阁遵王令。”魏冉起身道。
“诸位臣公可还有需要补充的之处?”嬴政问道。
“禀王上,臣有一事需要王上定夺。”张仪起身道。
嬴政道“何事?”
张仪禀道“若是推行功劳制,遇到贤才,而又恰好需要这位贤才,贤才也愿意为我王效力,若是让其担任高位,无有功劳,百官不服。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此贤才又是某一方面的翘楚,若是不让其身居高位,如何施展抱负,为我王解忧?”
这事嬴政也想过,心中虽有定计,还是想要听听张仪等人的看法,道“武信君可有解决之法?”
张仪道“很简单,让贤才和不服者比试一番,能力超群,自会得到认可。”
“这岂不是纸上谈兵。”一位大臣道。
张仪笑道“纸上谈兵有何不好?”
嬴政也是笑道“就依武信君所言,纸上谈兵为引,实事求是为基。”
众臣深以为然。
嬴政又道“功劳制既已完善,五日后朝议之上公布推行。”
“王上英明。”殿中大臣附和道。
众臣离去,嬴政又把诸葛亮请回来道“请问先生,咸阳有位大贤,政应该如何做才能表达政之诚意,请其入内阁辅助于政。”
诸葛亮羽扇一摇,笑道“见贤而急,用之,方显我王之诚意。”
嬴政一听‘妙’,道“不愧是孔明先生。”
诸葛亮微微一礼,表示愧不敢当。
诸葛亮离去,赵高进来禀道“禀王上,已经查到六国攻我秦国三路大军的策划之人。”
六国发生过几次攻伐秦国之事,但都是从函谷关一路,此番竟然是三路攻伐,若不是早有准备,让燕赵十万大军夺下函谷关,秦国真的可以说灭亡只在一线之间,
三路攻秦,一环扣一环,能计划出这样的伐秦策略绝对是这个世界军事能力数一数二之人。
“何人?”嬴政有些急迫的问道。
“孙膑先生。”赵高回答了一个在嬴政意料之内,情理之外的人。
“不是传言他随着其祖孙武一同隐居了吗?”嬴政又道。。
“这是魏国放出来的瑶言,孙膑先生被魏国秘密囚禁着。”
赵高说出了个惊天秘密。